第(3/3)页 第一步,《永乐大典》要誊抄至少十份,两部存在北京,两部存在北京,其余的存到朝鲜、RB、安南等地。 第二步,挑选《永乐大典》中的经典书目,刊印发行,让天下臣民查阅。 像现在这样只有一部,不定哪天《永乐大典》毁于战火,就全没了。” 这属于是替后人着想了,大明亡后,好不容易修成的《永乐大典》也跟着消亡了。 可怜的后世子孙,再也不知道《永乐大典》都写了什么,只能去读《四库全书》了。 朱祁钰的举动,有些与世俗不能相容了。不论是史书,还是《永乐大典》这样的典籍,一向都是珍藏密敛,别说普通人看不到,就是官员也不是随便谁都能查阅的。 皇帝讲完,该大臣们奏事了。 新任的吏科都给事中李赞率先站了出来奏曰:“圣上、殿下,各处巡抚、镇守等官,及都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主官,按治所属,往往恣肆妄为。 凡出入,必要官吏迎送或三五十里,远至百里。 凡有咨禀,务行跪礼,间有稍持正者,輙生事嗔辱之。 以考试生员为尽职,以赓赋诗词为有才,其军民利病,曾不询及。 乞申大明律及宪纲,严禁约之。” 朱祁钰闻言,大为好奇:“真的假的,这有些过分了吧。 我作为皇帝,出入都没有官吏迎送三五十里,那些巡抚和三司主官怎么摆这么大谱?竟然比我还威风。 至于下属拜见,还要行跪礼,那就更夸张了。 我平时召见大臣,都没让行跪礼啊。 这都是什么风气啊。” 李赞回道:“微臣不敢欺君,上述皆为事实,稍加查访,便可确认。” 朱祁钰摇摇头,好多人不都吹大明平时不用下跪吗,可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地方上,那些封疆大吏们没少摆谱。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