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年打下缅甸,沐璘率军偷袭立了大功,正好以后便让沐璘和缅甸那帮人相爱相杀去吧,顺便还给可以制衡同样封在缅甸的宁国公陈懋。 可谓是一举三得。 想到这里,朱祁钰又问道:“浙江、福建的银矿已经全部停了,当地的矿工没有再闹事了吧?” 如果不是朱祁镇在浙江、福建开银矿,就没有矿工闹事。没有这个导火索,就没有东南民变。 没有东南民变,当时的宁阳侯陈懋就不会率京营精锐去平叛。 如果有陈懋和那几万精锐在北京,土木堡的惨剧很可能就不会发生。 当时有能力指挥十万大军的,定西侯蒋贵正好在年初去世,靖远伯王骥在西南、宁阳侯陈懋在东南。 只有英国公张辅在京城,偏偏与朱祁镇关系极差。 如果陈懋在京城,朱祁镇就不需要亲征了。 朱祁钰暗暗叹了口气,自己当初笼络住了有统率十万大军能力的兴安侯徐亨,如今该开发王越的潜力了。 景泰一朝,得有自己原生的名臣名将才行。 像王越这样的正牌天子门生,再合适不过了。 见自己父皇走神了,朱文芳偷着拽了拽朱祁钰的衣角。 朱祁钰回过神来,继续说道:“《元狩实录》已经修好了,颁行天下吧。首先京师的学堂、书馆中,都要把《元狩实录》摆上书架。 史书,就是要给天下臣民看的,不要藏着掖着。 另外,洪熙、宣德两朝的实录也做了修补,一起刊发吧。” 众人闻言,都小声议论了起来。洪熙朝时间太短,没太多可说的。但宣德一朝的实录中,皇帝增加了许多内容,朝野对此早有耳闻。 尤其是丰富了三杨的种种事迹,并对其做出了公正评价。 像三杨那种以放弃安南为美德,主动将广西、云南的州府进献给安南国主黎利,而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实录》中都给出了直截了当的批判。 判词都是朱祁钰亲自写,亲自署名的。 我就直接表达观点了,让后世评说去吧。 朱祁钰又补充道:“我要专门组建一个新的机构,用来掌管图书的刊印、保存、传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