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数十年后,将大明国力推向顶峰的责任,是属于你们这帮年轻人的。 我对你们的希望,是要做豫让那样的无双国士,不要做杨士奇那样的千古奸臣。 当年杨士奇蛊惑宣庙放弃交趾时,是怎么说的来着?” 高瑶闻言,连忙躬身回道:“奸相杨士奇、杨荣言于宣庙曰:陛下恤民命以绥荒服,不为无名。汉弃珠崖,前史以为美谈,不为示弱,许之便。” 朱祁钰点点头,一脸鄙夷地对众人说道:“你们听听,这是人臣之言吗。一个人怎么能缺德到这种程度呢? 畜生都还知道守护自己的家园领地呢,杨士奇、杨荣这样的奸佞还不如畜生呢。” 朱祁钰话音一落,阁中的气氛被彻底打破。 一帮重臣全都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皇帝痛恨三杨,恨不能生吃其肉,这是所有重臣早已知晓的事实。 但是今天啊,皇帝把话说得如此之重,如此不留余地,意味着对三杨的血腥清洗已经不可避免。 对,就是血腥清洗,三杨虽然已死,但其亲族仍在,家产仍在。 朱祁钰绝对不会允许一心祸害大明的奸臣能够全身而退。 虽然按照正常的人情世故来说,祸不及子孙,但架不住三杨实在太奇葩了。 朱祁钰的原则是这样的,如果真心为大明好,但具体实施时把事情搞砸了,这样的大臣有情可原。 比如天启的帝师孙承宗,崇祯最信任的杨嗣昌。这两人都是忠于大明的,也是真心做事的。只是最终没有把事情办好,尽力了就行,这不怪他们。 但是像三杨这样的奇葩呢,就是一心一意地把事情往坏里办。怎么能祸害到大明,他们就怎么干。 要是像朱祁镇亲信太监喜宁那样,人家本身就是女真人,本身就恨大明,那我也能理解他做的事情。 而三杨这样的人,想替他们找理由都找不着。 皇帝在心中咒骂三杨,大臣们则相互交换意见,在紧张地权衡要不要反驳皇帝。 皇帝已经将观点亮了出来,伱不反驳,那就表示你没有意见了。 立场确定了,就不能再反悔了。你不能说今天回家睡一觉,明天再站到皇帝面前,大叫一声:我反对。 那可就成了消遣皇帝了。 要反对就今天反对,要不就从此彻底默认。 朱祁钰幽幽地喝了两口茶,然后轻轻地咳嗽一声。 见皇帝给的讨论时间到了,阁中瞬间便安静了下来。 朱祁钰首先看向的是于谦,这位三杨极力栽培起来的亲信。 于谦迎着皇帝的目光,微微颔首,表示了默认。 因为朱祁钰也做出了妥协,自始至终不再提宣宗的责任,只让三杨背下所有黑锅。于谦也不想再去刺激皇帝了,把皇帝逼急了,直接来个公事公办,那可就不体面了。 毕竟理在皇帝一方,只要不是良心彻底泯灭之人,都得承认,宣宗和三杨确实是干了一堆烂事,数都数不清,桩桩件件,都是在祸害大明根基。 能说出宣宗是明君、三杨是忠臣的人,脸皮那得厚到何种匪夷所思的程度啊。 朱祁钰看了一遍,见没人再说话,便要进行下一项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