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如今新洲已有三万余人,城防、农田、工坊一应俱全,街上的商铺也越来越多,假以时日,定能成为皇孙殿下口中的西洋都会,成为大明在西洋的明灯。” 朱权点了点头,目光再次投向那三座熊熊燃烧的土炉。 炉口的火焰跳跃着,映在他的眼中,仿佛是新洲的希望之火,也仿佛是大明强盛的未来之火。 他忽然觉得,自己此次前来新洲,并非是驻守一方,而是参与一场伟大的事业。 一场为大明开拓未来、为百姓谋福祉的事业。 朱权转过身,语气坚定道:“走,郑大人,我们回王府选址,再仔细商议一下王府与周围设施的建设。 既然这新洲是大明的未来,是皇孙殿下寄予厚望之地; 那我们便要将它建设得更好,修更宽的路,建更多的工坊,让更多百姓能在这里安居乐业,不辜负皇孙殿下的期望!” 郑和闻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躬身应道:“是,殿下! 臣这就陪您回去,还带了新洲的地图,上面标了几处适合建王府的地方,殿下可以仔细挑选。” 一行人沿着来时的路返回,朱权的脚步比来时更加轻快,心中的迷茫早已被坚定取代。 沿途的农田里,农夫们正在耕种,田里的水稻长势喜人,绿油油的一片; 路边的商铺里,掌柜的正热情地招呼客人,货架上摆满了新洲特产的布料和铁器; 工坊里传来的打铁声、机器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充满生机的乐曲。 这些景象,在他眼中都有了不同的意义。 它们不仅仅是新洲的日常,更是大明强盛的见证,是未来的希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