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每艘船都会配备专门的护卫,这些护卫都是从水师调来的精锐,熟悉海上的风浪,还能应对海盗,” 郑和语气中满是自信,继续说道:“船上还装了罗盘和海图,都是皇孙殿下亲自审定的,能准确找到航线,不会迷路。 上个月,我们已经运了五千斤精钢回大明皇城。 皇孙殿下收到后,特意回信夸赞,说这些精钢正好用来打造新的战船和火炮,还说要再调些工匠来新洲,扩大冶炼工坊的规模呢!” 朱权顺着郑和手指的方向望去,隐约能看到远处海边的码头,码头上矗立着几座巨大的吊塔,吊塔是用精钢打造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几艘战舰停靠在码头边,船帆是明黄色的,上面印着“大明水师”的字样,在海风里鼓得满满的,像一片片巨大的云。 码头工人扛着精钢坯往船上运,木杠压得微微弯曲,却没人喊累,嘴里还哼着欢快的号子,号子声顺着风飘过来,带着满满的干劲。 他忽然想起临行前皇孙对他说的话,那时皇孙坐在御书房的窗边,手里拿着一幅新洲的地图。 阳光照在皇孙的脸上,显得格外认真:“王叔此去新洲,非为裂土封侯,实为大明开疆拓土。 那里不是流放之地,是未来的西洋都会,是大明的根基所在。” 彼时他尚有疑虑,觉得新洲不过是一处偏远的海外之地,难成大器。 可此刻,看着眼前熊熊燃烧的土炉,看着工匠们脸上的笑容,看着那一块块泛着冷光的精钢坯,他心中的疑虑像是被炉火烧化的杂质,一点点消散了。 新洲的煤炭与铁矿,是大明强盛的根基; 冶炼出的精钢,是大明开疆拓土的利器; 而这里的移民与工匠,是建设西洋都会的基石。 皇孙的目光,早已超越了大明的疆域,看向了更广阔的西洋,看向了大明更长远的未来。 朱权感慨道:“皇孙殿下远见卓识,臣先前竟未能领会,实在汗颜。” 郑和躬身道:“殿下不必自责,当初臣刚到新洲时,也未能领会皇孙殿下的深意,只觉得此处偏远荒凉,难有作为。 直到看到煤矿开采、铁矿冶炼,看到新洲一日日发展壮大,看到百姓们的日子越来越好,才明白殿下的良苦用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