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新的战略?-《大唐的旗帜》


    第(3/3)页

    “殿下这个法子很好。只是,安西偏远,抚夷能臣未必愿意来吧?而且,也不能强迫。”刘琦提出疑问。

    “那么多抚夷能臣,总有一两个愿意来的。”

    “若有抚夷能臣愿意来到安西辅佐殿下,属下自然是高兴的。”刘琦笑着说道。

    “过一会儿我写一份名单,再派人返回中原按照名单找人。现下才是七月,至少一个月后才能出兵,再加上在呼罗珊交战的时间,若抚夷能臣在关陇之地,来得及赶回。”李珙又半是对刘琦,半是自言自语地说道。

    “你是否还有其他建议?”说完这番话,刘琦又问道。

    “殿下,属下认为,应当派使者将王妃、两位王子与几位郡主从中原接来。”刘琦却说起这件事。

    “你说的是,确实应当把他们接来。”李珙愣了一下,点头道。

    他在安西这三年也纳了几个小妾,可因为常年打仗与小妾聚少离多,一个孩子都没生出来。既然已经正式成为安西国主,岂能没有正妃与世子?必须把人接来。

    “举行大典前我还想着把他们接来,可大典后却忘了。”他又说道。

    这话刘琦没接。李珙也知道刘琦不会接,自己感慨一句就罢了,只是又好奇地问道:“你为何会忽然说起这件事?”

    “因为关于是否要将大食国赶走,属下实在无话可说;又正好因为殿下说派人回中原想起此事,所以说出。”刘琦露出无奈的表情,说道。

    “哈哈。”李珙再次笑出声。

    “既然你此时没甚其他建议了,回去吧。但在处置其他事情的间隙也要琢磨此事,或许还会有所得。

    出去的时候记得小心些,不要被将士瞧见。若将士们没瞧见你进来却瞧见出去,或许认为你从清早就在大帐中,对你在军中的名声不利。”笑过后,李珙终于决定这次商议结束,又嘱咐一句。

    “是。”刘琦答应一声,就要离开。

    李珙点点头,也要站起来,去后帐休息一会儿。可这时他忽然想起适才刘琦说的两句话,又道:“慢!”

    “殿下何事?”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两句诗是你适才说的吧?”

    “确实是属下说的,有甚不妥么?”刘琦问道。

    “不妥?大大的不妥。你做出一首必定脍炙人口的诗,却不告诉旁人,是何居心?”李珙半开玩笑地说道。

    听到李珙这番话,刘琦终于反应过来问题在哪儿了:这首诗这时还不存在!

    ‘我怎么忘了这是那位伟人做的诗了呢!’他顿时在心中懊悔地想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