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合作契约-《大明小人物》


    第(2/3)页

    “何公子,水泥作坊需要哪些原料?”

    “何公子,水泥作坊建在哪里合适?”

    “何公子,既然是合作,贵方是否派师傅来指导生产?”

    何志远双手抬起向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接着说道“大家不要急,既然大家愿意投资合作水泥作坊,众位的问题就是我的问题,我当然会毫无保留的把生产技术传授给你们。不过你们只能利用此技术生产,不可再向外传授。否则会面临高额赔偿,这些都要在契约里写明白。”

    “我们计划在沂州投资一万五千两银子,在沂河沿岸建十个作坊,平均每个作坊投资一千五百两银子,需要工人一千五百人。”

    “至于说投资多少,这个没有确切的标准,你投资多产量就大,利润也就越大。我想最少也要投一千两银子吧,工人最少也要一百人,这是最低要求不能再少了。”

    “原料很普通,在沂州几乎遍地都是,等我们签了契约我就会告诉大家。水泥作坊最好是建在河边,这样可以利用水车的动力,否则只能使用畜力或人力,那样成本就高了许多。”

    何志远讲完后,赵玉河马上问道“请问何公子,建一个一百人的水泥作坊,一个月能产多少斤水泥?”

    “如果把水泥作坊建在河边利用水车粉碎的话,一月可以生产两百万斤。半年就可以回本,而利用人力粉碎只能生产一百万斤,一年才能回来。所以我们建议建在沂河边上。”何志远答道。

    接着有人问“修罗泉庄到十字路的这条水泥路,需要多少水泥?”

    “我们算过,十个一百五十人的水泥作坊,刚好能供得上。”何志远回道。

    “请问何公子,修这条水泥路大约多长时间?”那人接着问。

    “大约半年时间。”

    “那我们岂不是白忙活吗?半年后,生产的水泥再卖到哪里去?”那人失望的反问道。

    何志远呵呵一笑,然后说道“你们尽管放心,绝对不会让你们白忙活。等这条路修好,水泥的销路也就打开了,在建筑行业,水泥会彻底替代三合土。以后的销量还会越来越大。而且水泥路不可能只修这一条,以后还会越修越多。”

    这时候两名杂役拿来契约,一直没有说话的周大人催促道“诸位考虑好了没有?如果考虑好了就请在契约上面签字。”

    赵玉河拿过契约看了一会,觉得没有问题,便第一个在契约上签字,接着他的朋友郑老板也在契约上签字。其他人犹豫再三,最终只有四人签了契约。而且这四人只是签了最小规模的契约。赵玉河与郑老板两人分别投资两千两银子,两百人的规模。这样算来,还不能保证足量供应修路的水泥。

    对于这个结果何志远非常意外,明明在莒州水泥已经供不应求,但到了这里却受到冷遇。这四位之所以签契约完全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说起来还是对水泥的效果没有信心,再就是这些商人都是建筑行业的门外汉。他们没有完全看到这里面的商机,只是想投机一把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