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昏庸的周知州-《大明小人物》


    第(2/3)页

    二常的门子听说是外地的生员要见本地的知州大人,脸色立即拉了下来,冷冷的说道:“知州大人本州的事情都管不过来,哪有闲情去管外

    地的事情。我这样去通报,岂不是找骂?你们还是回去吧。”

    很明显,这是要门包啊。事急从权,何志远不会和一个门子计较这点小事,掏出一点碎银子说道:“烦请通禀一声,我有要事要面见知州大人。”

    门子得了银子,脸色立即好看了许多,一改冷淡的口气,故作为难地说道:“那我就破例一次,通禀一声周大人,不过见与不见我就不好说了。”

    说完便回去通禀去了。

    不一会,门子回来说道:“周大人午休刚醒,你们进去吧。”何志远心道,这是什么知州,大冬天的还要午休,想必也不是个勤政爱民的官。

    何志远让几个家丁在外面等候,他与严纪海两人进入二堂。

    抬眼望去,二堂上坐着一位身穿绿袍的男子,此人睡眼腥松,两眼无神,眼袋下垂,体态微胖,年龄六十有余。很显然这是一位升迁无望,马上就要去南京弄个闲职养老,或是致仕回家的官员,要想让这种地方官勤政受民,那简直是痴心妄想。一个地方摊上这样的官员,也是地方百姓的悲哀。

    尽管心里把这位知州周大人鄙视了n次,但必要的礼节还是要有的。他首先向前行礼道:“莒州生员何志远拜见周大人。”

    周大人翻了翻眼皮,抬眼看着何志远说道:“莒州何志远,本官倒也有所耳闻,你不在莒州呆着,跑到沂州来找本官,所为何事?”

    何志远听完此话,心中腹诽道,我是莒州生员,难道就只能在莒州呆着,不能来沂州了?莒州和沂州都属青州府管辖,又没有出府界,难道你还要路引不成?在明朝,百姓只要不离开府界,是不需要路引的。

    尽管如此,何志远还是客气的答道:“学生今天是来报案的。学生在罗泉庄买下三座煤窑,今天上午被黑石寨的土匪砸坏器物,打伤矿工。这还不罢休,他们竟公然勒索银两。”

    周大人听闻此言,毫不在意,只是平淡地说道:“黑石寨的土匪都是些积年老贼,盘据在黑石山中已两年有余,本官衙役兵丁加起来还没有这些土匪人数多,所以拿他们也没有办法。他们只不过是要些钱财,你们双方好生商量,不要生事为好。”

    听到堂堂的一州之长官嘴里说出此话,何志远一阵暴汗,竟然还有如此昏庸的知州。让百姓与土匪好生商量,不要生事?如此以来,岂不是说官吏也可以与土匪好生商量,相安无事了?那不成了官匪一家了?有这样的知州在,能有百姓的好日子过?

    中暗表,周大人,名叫周仁,成化二十三年考中进士,此时他已年近五十。其年近八十的老父听闻儿子考中进士,乐极生悲,一命乌呼。周大人只好回家丁忧三年,三年后,吏部官员看他年纪大,想让他直接去南京养老拉到。周仁听闻后,找到吏部官员,一哭二闹三上吊,央求吏部给个实缺。否则这几十年的寒窗苦读,好不容易考中进士,什么好处都没捞到,就直接去南

    京养老,岂不是冤死。

    于是吏部给他外放了一个下等县的知县。也算他运气好,在任上顺风顺水的干满两任,虽说没有突出的政绩,但也没有出什么大乱子。于是官升一级被调到沂州任知州。现在他在知州任上眼看已届满,再想升迁已经无望,最好的结果就是官升一级,给个闲职去南京养老。

    这种情况下,他现在是能混一天是一天,只要在他任上不出大事,他平安卸任,去南京养老,他就心满意足了。

    是以,两年前他就知道黑石山有土匪,但他懒得上报,更不可能带着衙役去剿匪,这么高风险的事情,他宁可致仕也不会去做的。

    其实当何志远看到周大人时,就已经认定不能指望他带兵剿匪了,现在只能退而求其次,想办法让他下一道令,命他带着家丁前去剿匪。最次的结果也应是他口头答应他带着家丁前去剿匪。毕竟周大人再昏慵,那也是一州之长官。只有他答应了,这次行动才具有合法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