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既然给了台阶,那就顺着下吧。 朱见深扶起阎礼:“这不怪你们,是父王没有小心保养身体,怪不得别人。父王的陵寝选在哪里了?” “就在孝陵附近。” “父王有留下什么话吗?” 阎礼脸皮也是够厚,不假思索地答道:“郡王薨逝前几日一直在说,圣上收复安南,将朝鲜、日本、缅甸等地纳入大明的直接统治。 如今又彻底灭亡了蒙古,其功业远远超过了郡王。 圣上继承大统,是大明之幸,万民之幸。 土木之败,郡王自觉丧师辱国,愧对天下,所以不愿意回北京,自愿葬于孝陵之侧,九泉之下,亲自去向太祖请罪。” 朱见深闻言,皱起了眉头。 以朱见深对自己父皇的了解,他根本就不可能说这个话。 但是没办法,当众拆穿阎礼,大家都下不来台。 如今景泰一脉是强势方,完成了小宗取代大宗。 洪熙、宣德、元狩这一脉处于极度弱势的地位。 原来的大宗快被打压没了,就连洪熙系的藩王们,死的死、残的残,都被收拾的差不多了。 宣德系的藩王已经没了。 元狩系的藩王只剩下怡王朱见深了。 朱见深深知,叔父已经对自己非常讲亲情了,婶娘们也还是很念旧情的。 自己若是不肯体面,那阎礼这样忠心耿耿的太监们,肯定不介意替他们的皇爷帮自己这怡王体面上路。 于是朱见深只得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高声回道:“父王的遗言十分中肯,父王确实有大罪于国家。 就按父王的遗愿来办,葬于孝陵之侧,时时忏悔,甚为妥当。”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