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仗打成这样,谁有生力军,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赢家得到一切,输家失去一切,这就是决战。 可是阿噶巴尔济心中不服,据北京城中的锦衣卫指挥门达、归化大明的达官们密报,明军的动员早就到达了极限,真是一点精锐都凑不出来了。 大明所有精锐,能抽调的,早就已经全部投入了战场。 精锐军队需要多年的培养,临时拼凑可是拼凑不出来的。 最最令人遗憾的是,西域那几个汗国的援军如果没撤,多了那几万精锐骑兵,那蒙军现在已经赢了。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一切无法重来。 战场之上,没有过多时间给阿噶巴尔济悔恨往事。 默默赶到战场的生力军此时已经打起了战旗:营州中、营州右。 其他明军远远望见,顿时士气大振。 营州卫是皇帝的嫡系亲军,装备最精良、训练最严苛、待遇最优厚。 而在营州卫内部,又以镇守齐王府的营州中卫、营州右卫最为精锐。 这两支皇家近卫军出现在战场上,也体现了皇帝追求胜利的坚定意志。 保定右卫已经让开了位置,以便营州卫可以无所顾忌地冲锋。 指挥使王林并不多言,也无需多言,兵锋所指、踏平胡虏,如是而已。 一万营州卫重甲骑兵,如潮水般涌向蒙军。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皆。 蒙军离冲破保定中卫的防线就差一口气,胜利近在咫尺,却又似远在天涯般不可捉摸。 这就是咫尺天涯。 机会就在眼前,随着营州卫这支生力军发起冲锋,这支蒙军再也没有机会了。 随着喊杀声大起,何宜长舒一口气,平衡终于被打破了。 阿噶巴尔济则如丧考妣、失魂落魄。功败于垂成,这个结果太令人难以接受了。 身边的将领都劝着阿噶巴尔济撤退,阿噶巴尔济狂怒:“我不相信,不相信就这样输了。再冲一次,魏王就在眼前了。” 话音刚落,远处喊杀声再起,一万骁骑营从南侧杀入。 南侧的一千蒙古重骑和两万余轻骑早已疲惫不堪,大明生力军一到,顿时溃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