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朱祁钰知道何文渊在想什么,又补充了一句:“以后,吏部文选司下面,每省对应三名主事,派驻地方,专门负责考察官员。 都察院下面,对应每省增设三名监察御史。 这样每个省派去三名监察御史、三名吏部主事,随时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也省得官员每年朝觐,奔波劳碌了。” 这话一出,何文渊立即就安心了,只要不削减吏部的权力就行。 聪明的重臣们很快就反应过来了,皇帝一口气又为自己的门生们增加了一百多个职位。 被皇帝突然的改革一搅和,众人也没心思再跟皇帝掰扯其他东西了,双方又敷衍了一些琐事,就各自散了。 朱祁钰回到家中,梳洗一番,换了轻便衣服,悠哉悠哉倚着靠背,欣赏窗外的风景。 林香玉好奇地问道:“今天怎么不头疼了,大臣们没拿《大明法典》的判例难为夫君?” 朱祁钰笑道:“我提了两项改革内容,他们懵了,都急着回去研究呢,哪还顾得上难为我。” “哦?什么改革这么厉害?” “不让巡抚每年进京议事了,也不让地方官员每三年朝觐述职了。” “这样会不会减弱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呢?” 朱祁钰摇摇头:“那怎么会呢,文官,都是流动的。在这个地方干几年,然后调到另外一个地方干几年,又不是扎在边镇的武将,文官是不可能尾大不掉的。 你动不动把他们召回京师,除了折腾,没什么大作用。 还有朝廷花大把银子设立的驿站,正事不干,全接待这些朝觐官了,这不是纯纯浪费民脂民膏嘛。” 有句话,朱祁钰没敢直说,到了明末,崇祯被这些消耗折磨得扛不住了,裁驿站裁出个李自成来。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