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把他们放在南京?那不是生怕怡王和太子手下没兵没将吗。 把他们扔到战场上消耗掉?又太刻薄了。再说我和王骥、陈懋之间一直都有默契,他们杀敌立功,我保他们荣华富贵。一旦主动消耗这些老京营,就打破了政治平衡,到时候人人自危,还有谁会替朝廷卖命打仗。 罗通看着皇帝阴晴不定的脸色,也不敢出言催促。 琢磨了半晌之后,朱祁钰方才问道:“靖国公麾下,有多少将士想回来?” 罗通回道:“一半一半吧,那些没什么牵挂的将士,大都愿意留在南方,还有一部人也愿意将家人迁去。 留在南方,至少可以获得上百亩良田,还能占有奴仆,而且得到的军职也更高,所以还是有相当多的人选择留下的。 靖国公、宁国公、保定侯都愿意世镇缅甸、孟加,只有南和侯,想率近三万大军北返。” “哎,三万大军啊,把他们安置在哪里比较合适?” 见皇帝又唉声又叹气的,罗通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这时何宜站出来替罗通解了围: “圣上,罗尚书刚才不是说,朝鲜在边境屯聚了三万大军吗?” 朱祁钰点点头:“既然他们愿意回来,许他们回乡探亲三个月,然后去辽东防备朝鲜吧。 三万对三万,很公平。明年春天在朝鲜边境完成集结即可。” 这也算是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折中办法。皇帝不相信老京营的忠诚,老京营也确实不忠诚于现在这位皇帝,既然相看两厌,还是不要聚在一起的好。 皇帝肯定不能离开京畿之地,那就只能由老京营挪挪地方了。 朱祁钰不想聊了,准备起身回家。但是群臣哪里肯放,好不容易逮着皇帝一次,这次轻易放跑了,下次见面还不定什么时候呢。 没办法,朱祁钰只得迷迷糊糊靠在软榻上,望着远处的昆明湖发呆。 礼部尚书王一宁问道:“圣上,九月就是乡试了,这次怎么安排,要录取多少举人?” “朝廷正当用人之际,还是三千举人吧,明年会试,取五百进士。时间过得真快啊,今年才取完恩科进士,明年又要取正科进士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