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最近内阁人员再次发生了调整。 山东今年又发洪水,王文被皇帝派去巡视去年徐有贞的治河成果,并负责赈济灾民。 魏骥则被派去巡抚山东,清理冤狱、改善民生。 还有何文渊,被派去巡查辽东。 兵部尚书罗通,则亲自去巡视居庸关、宣府、怀来,监督大军镇压民变。 周忱虽然没出京,但却整天呆在外城,忙着监督各处工程。 沈翼天天去巡视仓储,等闲见不到人。 剩下的大学士:陈循、俞士悦、商辂、彭时、石璞、江渊。 皇帝的亲信里,除了江渊,其余的全跑了。 王文、魏骥、何文渊、罗通、周忱、沈翼、徐有贞、黄溥、何宜。这长长的一大串皇帝亲信都不在内阁露面了,再迟钝的人,也能察觉出不对。 不过大家的理解思路却有所偏差,以俞士悦为代表,认为这是皇帝病重,其亲信人心离散,外出避祸的表现。 商辂、彭时内心则极为矛盾,两人也希望事实如此,但又感觉事情并没有如此简单。 陈循、石璞则不置可否。两人对这场政斗涉入不深,还有抽身的余地。甚至说左右摇摆、坐观成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人少也得讨论政事,陈循提出了议题:藩王已经入京,是先由皇帝在奉天门赐宴,还是先召开诸亲会议。 诸亲会议,需要审查孙太后指使金英毒害皇子、指使侄媳毒害会昌侯,以及联合三杨阴谋废后一案。 要不要将太后阴取宫人子一案提交于诸亲会议审查,也是内阁要讨论的重要一项内容。 虽说在座的大多数阁臣都倾向于恭让皇帝,但事关重大,却没人敢轻易表态。 而且不仅皇帝态度不明,就连恭让皇帝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表态。 两位皇帝想不想彻查?想彻查到什么程度? 没人拿的准。 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就拖下去。 作为礼部尚书,俞士悦向众人提议道:“依我看来,要不就先请陛下在奉天门大宴藩王吧。 陛下与恭让皇帝都出席,展现一下兄友弟恭,也好安众藩王之心。 再者我们都快两个月没有见到过陛下了,陛下重病的消息在朝野传的沸沸扬扬。 趁这个机会,我们也可以一睹天颜,确认陛下无恙,以安天下之心。 至于诸亲会议,我们在宴会上提出来,请陛下当面给个回应,我们也好按旨意行事。” 众人闻言,都点点头,实在也找不出更好的办法了。 陈循又问道:“那宴会的时间呢?” 俞士悦回道:“还有几位藩王没有进京,我们再等一等,将时间定在七月初一如何?” 众人也都没有意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