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们一个是东宫娘娘,一个是西宫娘娘,一个是南宫娘娘,一个是北宫娘娘,还有一个是中宫娘娘。 这下你们满意了吧。” …… 到了中午,朱祁镇一边吃饭,一边听着陈祥讲述今日的政事。 在听到又有对官员的升迁之后,朱祁镇不禁皱起了眉头。 就算朱祁镇再迟钝,现在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人员调整也实在太频繁了。 陈祥见自家皇爷皱眉,连忙解释道:“自从皇帝登基以来,有好几个侍郎的位置一直空着,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 而且各部大多出现了一部二尚书的情况,皇帝便没有着急将侍郎补全。 如今皇帝加紧调整侍郎之位,也属正常。” 朱祁镇摇摇头:“弟弟不仅在调整六部,同时也在调整地方官员。尤其是云南、广西二地,这是准备打仗了。 特别是今天任命的贾铨,朕知道他,极有干才,深得民心。 在王骥征讨麓川的时候,身为大理知府的贾铨负责为大军征调粮饷,既不过分侵扰百姓,又能及时供给大军。 后来王骥荐之,朕命贾铨升任云南左参政,仍兼大理知府。 如今侯琎再荐贾铨,恐怕也是王骥在后面运作。 只是弟弟还真给王骥面子,直接超擢贾铨为云南左布政使了。” 陈祥笑道:“可能皇帝并未想到王骥这一层吧。” 朱祁镇摆摆手:“你快得了吧,给弟弟身上粘撮毛,他活脱脱就是一只猴子,鬼精鬼精的啊,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王骥也投诚了。 王骥、陈懋、梁珤、方瑛,这帮人全都背叛了朕。 当然了,他们自己不会承认这是背叛的。 用他们自己的说法,就是谁坐在龙椅上,谁穿着龙袍,谁握着玉玺,他们就效忠谁,天经地义,无可指摘。” 陈祥回道:“其实大部分文武官员,在心中都是忠于皇爷的。只是皇帝天威太盛,没人敢出头而已。 如今皇帝病重,时日一久,人心必然归正。” 朱祁镇摇摇头:“说那些没用,还是得想办法把石亨、孙镗、刘永诚调回北京。只有这些郁郁不得志的人,才有可能效忠于我。” 陈祥连忙奉承道:“还是皇爷圣明。” “少拍马屁,今日宫中有何事情?” “启禀皇爷,昨日会昌侯带着大国舅爷、二国舅爷前去面见太后。不知为何,没过多久,会昌侯便气冲冲地离开了。 而大国舅爷、二国舅爷又和太后聊了一个多时辰方才离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