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就是朱祁钰的改革路线图,柿子先找最软的捏。 大懒使小懒,何宜将皇帝的手诏递给高瑶,让高瑶一会喝完茶回去拟旨。 高瑶又问道:“行义兄,那外面都在传陛下病重,这……” 何宜摆摆手:“庭坚,你是不是傻啊,你没看到刚刚的香妃娘娘嘛,娘娘面色红润、眉目含情,那像是陛下病重的样子吗?” “哦,也是也是,还是行义兄心思细腻,是小弟疏忽了。” 高瑶酷爱读书,于男女之事并不上心,经何宜这么直白地提醒,方才恍然大悟。 何宜站起身来笑道:“不要讨论天子私事了,我们还是赶紧去干活吧。回到凤阁大家也不要乱说,就当陛下生病就是了。” 心中有了底的高瑶、王献连连点头。三人一起回到凤阁,很快便将诏旨拟好,发往了内阁。 如今诏旨的拟定流程,既复杂又混乱。 内阁能拟旨,皇帝的近臣也能拟旨。 内阁拟的旨需要皇帝批复,皇帝近臣拟的旨又需要转给内阁。 这旨意还得经过司礼监来回传递。 但好在,只要确定是皇帝授意的诏命,还没人敢封驳。很快,多道诏命就经过内阁、司礼监走完流程,正式发布了出来。 本来言官们打了一个大胜仗,都察院的御史们正聚在一起庆祝,商量着晚上去酒楼喝上两杯。 结果,皇帝的诏命一到,气氛顿时变得十分尴尬。 所有人都用复杂地眼神看着杨善。 当年杨善卖友求荣,致使章朴、章宗简兄弟无辜身死。 这件事是杨善一生难以抹去的污点。 每次杨善跟皇帝作对,皇帝便下诏命杨善去代表皇帝祭奠章氏兄弟。这次还多了一项,要杨善亲自登门去慰问章氏兄弟的后人。 这就叫杀人诛心。 朱祁钰就是明着恶心杨善。杨善自己看得出来,文武百官也都看得出来。 但是看出来没用,你说你不去,那就是公然抗旨。你公然抗旨,皇帝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把你推到菜市口砍掉脑袋。 而且任何人都没办法站出来说皇帝不对。 那就不得不去,但是去一次就丢一次人,然后在百官同僚面前就抬不起头来,气势自动矮上大半截。 都察院的御史们虽然不好当着杨善的面出言奚落,但是却都不约而同地移动脚步,暗暗远离了杨善。 没办法,虽然大家本来是站在同一立场上的,但是你这德行有亏,而且亏得实在太明显太严重了。 御史言官啊,最重要的就是身正不怕影子斜。 作为言官,你自己都是个人渣,凭什么去弹劾别人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