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二天一大清早,上至勋戚显贵,下至小民百姓,就发现自己出不去门了。 整个京师,全城戒严。 各坊各市,街头巷尾,都有全副武装的兵士把守。 这样的景象,在景泰朝还是头一次出现。 即使在也先率瓦剌大军围城之时,京城也从未进行过如此彻底的戒严。 在职文武官员,也要通过层层检查,方能到达各自衙门。 就连内阁学士、六部尚书们对此也是一头雾水。 倾向于皇帝的大臣内心甚至已经慌乱了起来:莫非这是发生了兵变? 而倾向于恭让皇帝的文武官员,内心则充满了矛盾:既期待恭让皇帝能够复辟,重掌朝纲,又不是很希望景泰皇帝现在垮台。 因为景泰皇帝真的在提高官员待遇,尤其是在俸禄层面。一旦换了恭让皇帝重掌朝纲,百官现在的俸禄水平绝对是不可能维持下去的。 后继不理前任账,景泰皇帝的俸禄增长计划必然无疾而终。甚至大明宝钞也必定会重新开始印制。 于是文武百官又会过上废纸抵充俸禄的‘好日子’。 所以景泰皇帝执政时,大家都各种挑刺;真到了景泰皇帝要‘倒台’时,大家就又念念不舍了。 但任凭百官如何猜测,却迟迟没有诏命传来。 内阁之中,相对好一些。 罗通已经很明确地告知其他重臣,兵部没有调动任何军队。 也就是说,发动戒严的,要么是御马监军队,要么是锦衣卫。 如果是御马监军队,肯定是皇帝的手笔。 如果是锦衣卫,那八成就是恭让皇帝发动兵变了。 陈循最为无奈,昨天下午才见过恭让皇帝,还出了个很‘激进’的主意,结果今天一早就成这样了。于是只得向王文恳求道: “千之,你倒是说说,这究竟是怎么了?” 王文摇摇头,摊摊手:“我是真不知道啊。” 陈循又看向黄溥:“澄济,那你给大家说说啊,都这时候了,就不要藏着掖着了。” 黄溥也非常坚决地摇摇头:“我也是真的不知道,并非有意欺瞒。” 在场之人里,属王文、黄溥最得皇帝信赖,竟然也不知情? 陈循还要再问,魏骥在一旁呵斥道:“够了,京城戒严,肯定是出了大事。陛下秘而不宣,自有陛下的道理,我们身为辅臣,静观其变即可,不得添乱。” 阁部重臣、文武官员,一直煎熬到快中午的时候,内廷才终于传出了消息。 司礼监秉笔太监阮安、陈勉,亲自来到内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