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仇恨至于深到这个地步吗? 不等众人说话,朱祁钰继续解释道:“你们放心,我绝对不会栽赃陷害,如果没人害我母后,那我也不会无端牵怒于任何人。 但是我姐姐顺德公主之死,已经查实。毒害顺德公主的驸马石璟,已经被凌迟处死。 如此看来,我母后的英年早逝,也很难说没有问题。 你们若想阻我尽孝,现在就可以亮明态度。人各有志,我绝不相强。” 魏骥、赵辉、徐承宗都埋头沉思,谁也不愿轻易开口。 半晌之后,赵辉方才回道:“陛下,臣,臣可否保留意见?臣老了,实在是……” 不等赵辉说完,朱祁钰就做了个请的手势:“曾祖姑丈不必挂怀,我说了,人各有志、绝不相强。既然您不愿意蹚这浑水,早早回南京去吧。” 赵辉行了一礼,便告退离开了。 赵辉走后,朱祁钰又看向徐承宗。 徐承宗咬了咬,作了最终的表态:“只要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贞皇后是为奸人所害,臣愿助陛下复仇。” 如此一来,就只剩下魏骥了。 有些事情,还是当面交流,更有效率。 经过了这一番你来我往的试探,魏骥已经理清了其中的脉落:皇帝要以‘勾结内廷、阴谋废后’之罪,先彻底扳倒三杨。 然后再用‘勾结宰辅、蛊惑皇帝、以妾灭妻、戕害嫡后’之罪,扳倒皇太后,并族灭孙氏。 至于,恭让皇帝与皇太子的法理性彻底崩坏。 此后,恭让皇帝或者皇太子还会犯下皇帝口中的‘大过’。 最终,恭让皇帝完全失去复辟可能,幽居南宫,衣食无忧地软禁至死。 皇太子,自请退位,降至亲王,到封地安度一生。 魏骥将皇帝的意图,大差不差,推断了个七七八八。 以魏骥的资历,其实也可以学赵辉,一走了之。 但魏骥更有责任感,也更希望当今天子与恭让皇帝这兄弟两脉都能妥善地延续下去。 所以衡量来,衡量去,魏骥觉得皇帝提出的方案已经算是最折衷、最可行的办法了。 如此一来,当今天子、恭让皇帝、皇太子都能得到一个好结果。 至于皇太后和三杨,为了天家的和睦将他们牺牲掉,也不是不能接受。 夷三族确实是过了点,但皇帝高举‘孝道’大旗,也让人无法反驳。将戕害皇后的奸人夷灭三族,不论是讲法理,还是讲孝道,又或是讲人情,都光明正大,无可厚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