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祁钰最近又改变了自己的议政方式。 以前是把内阁学士,六部尚书都叫到一起共同商量。 现在大部分时间,朱祁钰就点名几个人前来议政。 比如今天,朱祁钰便叫来了王文、周忱、何文渊、黄溥、练纲,一共五个人。 再加上一直待在新齐王府的何宜、岳正、徐正、黄鉴。 君臣一共十个人,召开小小朝会。 反常识的地方在于,这次是练纲先发言,而且滔滔不绝地讲了大半个时辰。 从坊间传闻、讲到街头巷尾的议论,从茶余饭后的谈资,讲到府衙官署的舆情。 总之,无所不包,将京城最近的动向讲得明明白白。 朱祁钰听的非常认真,在经过一番消化之后,朱祁钰总结出几点: 第一,绝大部分人都极为期盼太上皇能早日回京。这一点已经形成了共识,势头不可阻挡。 倒不是因为绝大部分人都忠于朱祁镇,而是一个曾经的大明天子,总是在塞外放羊,实在是大大的不体面。 这伤的不止是皇家的体面,所有大明百姓也都觉得脸上无光。 这一点有些偏离了朱祁钰的计划。本来是打算到景泰三年再让太上皇回来的,但是现在看来,有些过于不切实际了。 在大明实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迟迟迎不回太上皇,所有人都会认为是皇帝故意做手脚。 所以朱祁钰也放弃了原来的计划,选择了放任自流,任王骥自由发挥、自行其是。 不论出现何种结果,朱祁钰都打算选择默默接受。 第二,京城百姓的态度,已经有所松动。从一年前,绝大部分都心向太上皇,到现在,已经有大概一两成的百姓,开始转而支持皇帝。 还有两三成的百姓,已经开始摇摆不定。 朱祁钰除了保卫京师的功绩外,各种善政也是层出不穷。 比如免京师百姓一年的赋税徭役,免修皇陵。 比如废除抢百姓钱的大明宝钞,发行成色质地优异的景泰通宝。 比如修建北京外城,改善京城百姓的居住条件。 比如以工代赈,只要参与修建外城,皇帝便大手笔地发放景泰通宝。不论老弱妇孺,只要去干活就有份。 再比如裁撤京军,减轻漕运负担。 一系列善政实施下来,百姓的生活是越过越滋润,越过越有盼头。 总结一句话,百姓是会变心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