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蒙古墓葬(四)-《天下寻珍》


    第(3/3)页

    摇摇头,胡一江接过话题说道:“那这可就难了,从这里拆走的那些个砖瓦石块找不到,这个推断就不成立。”

    向北寒一笑,说道:“在草原上,这些建筑材料肯定是稀缺的东西。我想拆掉这里的材料挪作他用的人,不会离这里太远。我们可以从前面发掘的现场入手,找一找有没有和这里出土的砖瓦是同一时期、同一产地的,如果有,那也就证实了我的这个猜测。”

    “对呀!小王!小李!赶紧带着你们的组员,回到我们之前的挖掘现场,看看有没有元代早期的材料。”

    戴爱国吩咐两名工作人员按照向北寒说的做。同时,研究生班也有几个学生自告奋勇地跟着一起去找了。

    那边找,这边的发掘也没有停下来。按照向北寒的想法,沿着建筑基础边际就开始向下挖去。果然不到两米的深度,发现一长体竖穴砖石墓,墓内并列三具棺木。

    中间棺木极其独特,从整体看像半截松木横卧其中。仔细端详,才知是在三分之一处已竖立锯开,内挖与人体相当的凹槽,死者便置其中。

    东西两个棺木与现代棺木类似,但西边棺木出土后仍崭新如初,棺底有两层,上层有七个与北斗星类似的七个圆。棺底全用青砖砌成,上铺一层枕木,棺与棺之间均用砖墙相隔,并有木条相衬,然后用铁条箍紧,上覆大青石。

    “这就是史史书上记载的‘七星棺’。”

    看到这样的葬式,李肖和戴爱国相当的激动。当即就对棺木型制进行了现场讲解:“从三座棺木的形制,以及修旧时代判断。中间和东边的两幅棺木下葬时间前后相差不多。西边的这副棺木就要晚很多了。另外,这副棺木所用的材料也更好,应该是楠木的。这楠木的抗腐蚀性好,所以要比那两副松木棺木保存的好。”

    抬头看了一下戴爱国,说道:“可惜啊!没有发现墓志铭,不知道这座墓葬的主人是何许人也了。”

    “蒙古族墓葬一般都没有墓志铭的,就是这样的上部带有‘享堂’的深挖竖穴墓葬,也是我二十多年考古工作中唯一仅见的。”

    戴爱国难以抑制心里的激动,说道:“这真要感谢小北啊!这孩子将来的成就肯定在我之上。”

    这样赞扬的言语,显然让和向北寒一起来的那些研究生脸上不好看。毕竟在他们的眼中,向北寒依旧是个旁听生的身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