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 蒙古墓葬(三)-《天下寻珍》


    第(3/3)页

    李肖丰富的野外考古经验在这处古建筑的断代中,发挥了绝对的导向作用。

    “这处建筑应该是元代早期的始建的。”

    一直在一边埋头动手挖掘的向北寒,头也没回地说道。

    他不回头说话,不是没有礼貌,是因为他实在是放不下手里正在干的事儿。

    “李老师!您来看看,这件东西是不是元早期的。”

    当把泥土中一件器物挖出大半后,向北寒才抬头招呼李肖。

    “嗯!这确实是一件元代初期的银钵。”

    作为金、银、铜器鉴定专家,李肖趴在地上仔细观察泥土中露出大半节身子的器物,说出了自己的判断结果。

    银钵的直径大概有十公分左右,高有七公分的样子,高脚的底足显得清秀雅致。钵身上有簪刻着凤凰戏牡丹纹,口沿一周为如意式,底部高足立雕流云葵花。

    结构新奇、造型秀雅。

    “小北!说说你对这件器物的看法。”

    李肖依旧是习惯性地把问题踢给向北寒,让他先解释。

    听到李肖的话,向北寒看了一下四周,没有马上回答。与以往不同,现在围着这出探坑看的,除了专业的考古工作人员,就是历史考古学的研究生。在这样的场合中,他一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子,可是不敢太过的锋芒毕露。

    可李肖不管,等了一会儿,见向北寒没说话,他不由地催促道:“小北!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这就是学术探讨,错了对了都正常。”

    见推脱不了了,向北寒不由地说道:“嗯……那我就说说我的判断。对不对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停顿了一下后,接着说道:“这件东西从器型上判断,是典型的元代蒙古族所用的酒器,更接近于元初的形制。而从纹饰上看,又带有明显的宋代风格。那么我就做出了这样一个推断。就是元朝刚刚建国的时候,蒙古族人俘获了大量的宋代工匠,命令他们按照蒙古族的审美加工制作了这样一只银钵。而为了让这只银钵显得贵重,就让那些宋朝的工匠为银钵表面簪刻上了这些汉族文化特点的纹饰。”

    “根据这些,我判断,这只银钵是元初的器物。”

    听完向北寒的解释,在场人无不对他观察细微的能力,大为赞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