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慎德堂制-《天下寻珍》


    第(2/3)页

    “不生气了?”

    向北寒有意地逗他。

    “呵呵!能捡到漏,不比打架来的过瘾嘛!这是件什么东西呀?”

    赵勇嬉皮笑脸的说道。

    向北寒把香炉翻过来,露出了香炉腹部,就看见底部红彩侧锋写着“慎德堂制”四个端端正正的楷书。

    虽然字体笔画有些磨损,但依旧能够感受到端庄大气的书写气韵。

    “这是一只‘慎德堂’款的琴炉。就是古人在喝酒抚琴时,旁边需要点上一种檀香。这只炉子就是盛放檀香用的。”

    向北寒解释了一下这只香炉的用处。

    “‘慎德堂’?我以前没听你说过啊!很值钱吗?”

    赵勇的脑袋依旧是钻到了钱眼儿里。

    向北寒无奈地一笑,解释道:“这‘慎德堂’原本是圆明园内的一座宫殿建筑,位于圆明园九州清晏岛,是道光皇帝与咸丰皇帝在圆明园内居住的寝宫。道光帝非常喜欢圆明园,认为圆明园九洲清晏殿西侧怡情书史、安乐和一带风水极佳,遂将其原有建筑拆除,新建造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三卷的勾连式大殿,并取名为‘慎德堂’。”

    “出于对慎德堂的偏爱,道光皇帝要求慎德堂的日用品上,均带有‘慎德堂制’的标志。但道光皇帝统治时期,清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特别是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逐步进入半殖民地时期,加之天灾人祸,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清王朝日趋贫困。由于财政的拮据,使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生产每况愈下。在清宫旧藏品中,道光朝的瓷器库藏数量较之乾隆、嘉庆朝有了大幅减少,在数量不多的道光朝瓷器中,绝大部分又是沿袭前朝的传统品种,并无创新之作。在这样的背景下,景德镇御窑厂却倾全国之力,为慎德堂烧造了一大批能够代表当时制瓷最高水平的慎德堂款瓷器,作为道光皇帝的私人御用瓷器,威风八面。”

    “这只小琴炉就是其中之一。”

    听完了向北寒的讲述,蒋英城不由好奇地问道:“按你这么说,那这只小香炉就应该是官窑瓷器了?”

    “当然,正儿八经的官窑瓷。这个价值恐怕是我刚才付出去钱的十倍。”

    向北寒点头说道。

    “十倍?那可就是八十万了。”

    赵勇惊讶的说道。

    “只多不少。”

    向北寒硬是把赵勇的兴奋点又往上拉了十个百分点。

    “哈哈!我说呢,你小子能心甘情愿地白掏八万出去。那得多大的心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