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一只重器-《天下寻珍》
第(3/3)页
从画工上看非常的细腻,从器型上看非常周正,从釉面上看也是非常规矩,完全符合康熙五彩棒槌瓶的特点。
如果这真是康熙本朝官造的东西,那可真是一件重器了,堪称国宝。
可仔细看了看底足,向北寒心里不由地大呼可惜。“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不符合康熙本朝底款的特征。
康熙时期的瓷器底款很有意思,大致可分为有款康熙和无款康熙。而无款康熙大多还都是官窑,有款的反而是民窑。
主要原因是康熙皇帝有个忌讳,他觉得书写着“康熙”年款瓷器碎了不吉利,所以康熙早期的官窑是不写年款的。
而民谣不受这样的约束,反而写了年款。直到康熙十六年的时候,浮梁县令张齐仲下令:“禁镇户于瓷器上书写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所以,在这以前,民窑瓷器上书有年款。
而康熙十九年,清廷才正式于景德镇御器厂烧造带有款式的御用瓷器。所以康熙中期和晚期,使用“大清康熙年制”楷款数量较大,晚期也出现了少数篆款。
款识有写款和刻款,多为青花料书写。排列方式以二行和三行排列为主。外或围双圈,或单圈,或双方框,或无边饰。早期官窑款识书写有晚明风格,中后期字体清秀,其结体宽博的“宋椠体”最为著名,并为以后官窑款识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看着底款上的字迹,以及青花发色,向北寒不由地一皱眉头,做出了判断,这是一只清光绪年仿康熙的寄托款方棒槌瓶。
心里有数了,向北寒轻轻地把瓶子重新,稳稳当当地放到了桌子上,抬头看向了对面坐着的那位大姐。
可在他眼睛上挑的一瞬间,他发现对面的大姐那双眼睛里闪出了一片极淡极淡的蓝色。
只是这一点点的颜色,让向北寒突然心生警兆。直觉告诉他这里面有问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