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鬼手传说-《天下寻珍》


    第(3/3)页

    “这鬼手张宽义虽然善于制作高仿瓷器,可他在每件瓷器上都会留下特殊的记号。非常隐秘,但一定会有,目的就是万一买主觉得上当找上门来的时候,能够说明白,自己只仿制而不是造假。而且,也还给后辈留下了必须留下记号的这个规矩。”

    向立臣说道。

    “爷爷!您是说这个‘弓’型的磕碰就是张家人特定的符号?”

    摸着那一点点磕碰瑕疵,向北寒问道。

    向立臣点点头,回答道:“这件东西上的‘弓’符号算是明显的了。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符号都是刻在底足、支腿、内堂等,那些极为隐秘的地方,甚至会用颜料画出来,隐藏在瓷器表面纹饰之中。再高的高手都无从找起。”

    “能够做到以假乱真的,除了鬼手张家的后人,我实在是想不出还有什么人才能有如此出神入化的神技。”

    说到最后,向立臣坐回到椅子上,再一次端详起那件高仿光绪官窑了。

    听了爷爷的讲述,向北寒心里不由得一激灵。

    原本,通过这段时间师从杨起荣老师,接受当面教授,再加上自己跑地摊的实践对照,向北寒自认为在瓷器鉴定方面已经没有任何的问题了,可以说自信满满。

    可有了今天这一遭,他又一次体会到这古董鉴定和仿制造假永远的是相生相克、同生共存的。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话并不是单指那一方。

    看到向北寒陷入了沉思,沙联安很清楚,眼前这个年轻人一定是有些气馁了。对于这种感觉,他是再清楚不过的了,要不然也不会三十年了第一次回北京。

    “小北!这仿制造假的高手那行里都已,但假的总归是假的,总还是会有破绽的。”

    沙联安担心向北寒钻牛角尖,走不出来,赶紧说道:“这物件仿制的水平再高,时间岁月的痕迹却没有办法仿制。就拿这件光绪的小方瓷盆来说吧,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也有,而且那个价值是光绪的几倍、十几倍。可这仿制的人为什么选择光绪而不做三代的东西呢?就是因为痕迹包浆他做不出来。”

    一语点醒梦中人。

    听了沙联安的话,向北寒心中就像开了一扇门一样,豁然开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