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百姓苦不堪言,上报的奏折却被苏啟利用职务之便全部拦下。 此事一出,满朝哗然。 苏啟大呼冤枉,然而免不了牢狱之灾。 平康侯府如今门可罗雀,府上布满低沉的气氛。 萧星辞速度太快,打了个措手不及,让苏见觅失去先发制人的机会。 但苏见觅也不是一点准备也没有,她见过萧检,借了他手上的兵。 她早知道萧星辞会连夜毁掉东麓山和倚竹楼之间的暗道和暗道尽头写满各方官员细节和大启的行兵布阵图。 借了萧检的权,守株待兔。 人赃并获。 但弹劾萧星辞不方便用与苏家有关系的人,萧检的身份特殊,也不好出面上奏。 上奏的人是司马东晰。 司马东晰没有站任何一队,如今上奏最为中肯。实际上司马东晰是萧检的人。 弹劾来弹劾去,乱成一团。 苏家枝繁叶茂,人太多了。 大启开国之时,苏家的祖上就是陇西人,后来立功长居京城。 苏义确实和平康侯府沾亲带故,但早已出了五服。出了五服便算不上近亲,甚至算不上亲戚,更没有苏啟利用职务之便压下奏折。 但苏义明显是个幌子,背后是皇上要惩治苏家的用心。 即使苏义五马分尸,也不会减轻皇上对苏家忌惮的一分一毫。 平康侯焦头烂额之际,苏见觅提出了一个建议。 分家。 化整为零。 别说老夫人,所有苏家的长老都不同意。 苏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哪有分家的道理? 苏见觅说:“家族的团结不在于有没有分家,而在于是不是同心。现下苏家岌岌可危,不分家,一起死;分家,要死,只死我们嫡系,你们自己决定吧。” 经过一晚上的讨论。 翌日,苏家分家的消息传遍京城。 苏义受不了牢房,突然反水,说自己是受人指使故意泼脏水。 原来他只是平平无奇的赌徒,欠了一屁股债,找过苏家当地的长老求助,被拒绝后怀恨在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