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集训开始-《中唐风华》
            
            
            
                
    第(3/3)页
    ……
    晚上李守吃过饭后又围着军营转了一圈,检查了一遍哨卡,然后才上床睡觉,这一天也确实够累,他头一沾枕头便睡着了。
    第二天上午,韦傥继续带着士兵们修理屋舍,还抽出人力专门搭建洗澡的地方。因为李守昨天发现大家都是在营房水井旁冲凉,不仅不雅观,地面也弄得很脏,所以把专门的澡堂子建起来也很有必要。
    至于王超等一众将官,上午复习一下昨天的内容后便开始练习齐步走和行走间转向,务必做到动作整齐划一,队伍横看竖看都是一条线。
    下午则学习正步走、跑步走。
    然后就是休息和拔河比赛。
    第三天则是纯粹的综合训练,也就是把前几天学过的内容用集合、行动到指定位置的方式进行演练。由于时间紧,所以大家练得都不是很熟,跟后世的军队完全没法比,不过总算是有了点正规军的样子。
    第四天就是器械训练,李守让他们每人拿一根长矛,要求在齐步走换成正步走的时候做出长矛从肩抗到前指的分解动作,跟后世军队的劈枪有些类似。
    下午则是整理内务和紧急集合的练习。
    虽然是突击式的训练,距离后世的标准差得很远,但这番训练下来,每个将官都逐渐养成了习惯,包括平时走路都有了齐步走的下意识反应,被子席子在整理好后甚至一天都舍不得动。
    第五天的时候,李守把所有人集合起来弄了个简单的阅兵式,在所有士兵眼前让将官们从紧急集合到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进行了完整地演示。
    虽然还是有人偶尔出错,队伍跟后世的横看斜看竖看都是一条线有很大的差距,但当这支站、立、行、走、跑步和使用武器都整齐划一的队伍从士兵面前走过时,现代军队蕴含的那种震人心魄的力量、纪律把现场的人都给震慑了。
    韦傥更是一脸激动,感觉自己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对飞龙军有归属感和荣誉感,但可惜的是自己要调走了。
    小七和忽格也很吃惊,自家公子居然在训练军队方面也有着如此的天赋,同时他们又感到无比自豪。
    只有李守还是有些不满意,因为这支军队目前只是徒有其形,内在上还缺乏一种精神,没有形成家国理念,为什么当兵?为什么打仗?自己与其他军队有什么不同?还有军队的使命感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这支军队还缺一名“政委”来补上这节课。
    他有心把这个任务交给长史,但韦傥要调走了,老杜还没有上任,也不知道陈玄礼那边的调令弄得怎么样了,看来自己得去盯一盯。
    因此李守在阅兵结束后便对接下来的任务进行了安排,让接受完训练的将官们对手下士兵进行训练,王超负责督导。
    韦长史则负责军容军纪和卫生的检查,还制定了具体的惩罚措施。
    随后李守便带着小七和忽格离开军营,去找陈玄礼。
    ……
    “哈哈!无伤,这几天在军营干的如何?听说你的手下每天都在训练?”陈玄礼见到李守后笑着问道。
    “禀告将军,目前一切都在按照训练计划进行,但也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李守实话实话。
    “好!老夫等着你训练完成的好消息,届时老夫一定亲自去看看!”陈玄礼兴致很高,“你今天来找老夫可是有什么事吗?”
    “属下来找将军主要因为两件事,一是问一下长史的人选是不是敲定了?还有就是属下想请几天假回家处理些事情!”李守直截了当地说。
    “你问的真巧,上次你推荐的那个杜甫杜子美,吏部和兵部已经批了,公文刚递到我这,你直接拿走吧。”说完陈玄礼便把一份公文交给了李守。
    李守闻言大喜,接过后看了一眼,上面果然写着杜甫的名字,后面还有兵部和吏部的大印。
    “多谢将军!如此一来就好办多了!”
    “呵呵,你好好干,如果练兵成功的话,老夫先前的承诺定然算数,会推荐你们飞龙军去对付突厥使团,也让他们见识一下我大唐的赫赫军威!”陈玄礼鼓励道。
    “至于假期嘛,允了!”
    “末将得令!多谢将军!”李守急忙抱拳施礼。
    “不用这么拘束,你的武艺老夫很是欣赏,能来我们龙武军老夫面上也很有光彩!若再能练好飞龙军,老夫必然会为你在陛下那里请功!”
    说完陈玄礼又开始夸赞:“皇室分支中你们吴王这一脉真出将帅之才啊,你那堂祖父信安郡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开元十七年以陇西节度使之职指挥石堡城之战,大破吐蕃,促成数年之间无交兵的和平局面;开元二十年,又在枹白山之战中大破奚人和契丹,俘虏敌酋,驱逐叛逆。”
    “这番战绩在同辈的宗室中无人能比。除此之外,信安郡王还是神武军的开创者。不过你那些堂叔伯们就差了些,到你这一辈更是碌碌无为者多,直到你小子横空出世。”
    陈玄礼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起来。
    李守对于这些还真不太清楚,听对方这么一描述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吴王一支还有这样的光荣历史。
    两人又说了一会话后陈玄礼许是年纪大了,回忆了很多往事后便有些困乏,李守趁机告辞。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