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府衙询问-《中唐风华》
            
            
            
                
    第(3/3)页
    “但马上万年县令王大人也来禀告本官,在他下辖的慈恩寺内发现了三名死者还有一张纸条,纸条上言明那三人想潜入寺院偷取财物,迷翻了诸位和尚,在即将得手的时候被义士斩杀!”
    李岘说完又看看右手边的官员。
    李守心中明白过来,看来这两件事串联后让三位大人起了疑心。
    “本府仔细询问后又与两位大人讨论了一番,感觉这两起案子有很多相似之处,应该是同一伙人作案,而且昨晚你并不在家,而是住在了慈恩寺附近的一家客栈里,所以本府判断慈恩寺的案件应该也与你脱不了干系,故而把你叫来询问一番,有什么隐情的话你只管实话实说便是!”李岘解释道。
    “是呀!”长安县令王大人很清楚李守的出身和与李岘的关系,所以在旁边继续道:“按照《大唐律》,刺客夜入民宅行凶被主家打死,实属咎由自取,主家无罪!所以李公子不必担心!”
    “没错!虽然慈恩寺的三名黑衣人死于非命,但他们也属于夜入宅院意图不轨,死不足惜!关键是本官已经查明,他们都是倭人,按照《大唐律》,即便唐人与他们当街争斗造成死伤,也只是赔些财物即可,何况还是阻止他们犯罪,故而李公子大可放心地说出实话!”万年县令也在一旁好言相劝。
    听到这些,李守放下心来,还是唐朝好啊。外国人在中国不仅没什么超国民待遇,反而还地位低下。唐人与外国人争斗,如果外国人死了,唐人只需要赔些财物,而外国人把唐人杀死可是要抵命的。
    虽然看起来与人人平等的现代观念格格不入,但李守喜欢啊。
    而且看样子这三位父母官已经联想到自己与这两件案子的联系了。
    “那我就实话实说吧,其实慈恩寺的三名倭人确实是我杀的,他们跟闯入我家的刺客属于同一个组织,都来自倭国的阴魔里,至于他们的名字嘛,分别叫做‘风、林、火、山’。”李守开始解释。
    “‘风、林、火、山’?这名字起得真是不伦不类!”长安县令见李守承认了,不由得松了口气,顺便调侃了一句。
    “那你是怎么跟他们产生过节的呢?”李岘皱了皱眉。
    “说来话长了,我三个月前去了一趟范阳,经过易县的时候帮助那里的县尉破了一起连环杀人案,凶手跟阴魔里有很深的联系,那人在跟我动手的时候被我杀死了,估计也就是从那时起跟阴魔里结下了仇怨。不信的话,诸位大人可以将易县的卷宗调来查看。”
    李守顿了一下,继续道:“等我回到长安的时候便收到了‘风、林、火、山’四忍者的决战书,邀我在慈恩寺决斗,我昨晚便是前往赴约的,没想到他们竟然调虎离山,暗中对我的家人出手!真是卑鄙!幸好被家人给打死了!”
    “真是岂有此理!”万年县令一拍桌子,“这帮倭人简直无法无天,竟然在我大唐境内如此猖狂!确实是死有余辜!”
    在三位大人的眼里,倭人其实不算是人,被李守杀了也便杀了。关键是倭人竟然敢在大唐京城入室行凶,还要为他们的同伙报仇?是谁给他们的胆子?
    “好了,既然你都承认了,事情的原委也便搞清楚了,这件事本就是倭人犯罪在先,现在又寻仇在后,却因为学艺不精把自己全都搭了进去,依下官之见,李公子不仅无罪,反而还有功。”长安县令开始做出判断。
    “没错,但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既然对方是一个团伙,难免以后还会来找麻烦,所以我们应该上报朝廷,让倭国做出解释和赔偿,还要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至于那个什么阴魔里,倭国也必须出面铲除!”万年县令建议道。
    “好,就应该这么办!”长安县令点头附和。
    见两位属下意见一致,李岘自然顺水推舟,此事便算结案了。
    于是一场审问宣告结束,李守不仅毫发无伤,还能等待倭国给予赔偿。
    ……
    “你小子真能惹事!”
    等到散衙后李岘把李守叫到了后堂,开始严厉地批评。
    “这帮倭人无法无天,虽然此事错不在你,但给家里惹来麻烦总归不好,以后必须注意!”
    “是,侄儿记住了。”
    “嗯!”李岘点了点头,“有时间还是赶紧去太子率府走一趟,早点寻些事情干得好,别老是待在家里蹉跎岁月!”
    “是!侄儿明天就去!”李守回答的很干脆。
    “好了,也没什么其他的事了,你好自为之吧!”李岘见李守异常听话便也不好再说什么,挥挥手开始送客。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