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百姓与奴隶 黑暗与光明-《红楼御猫》


    第(2/3)页

    众人的话题又扯到草原,这黑铁塔似的汉子谈兴就起来了。

    瓦剌与鞑靼撤藩设郡,彻底归顺大夏,短短三年就似乎换了天地,老百姓的日子肉眼可见的富足了起来。

    没有了战争,再加上羊毛、肉食、皮货的生意的发展,让草原上的百姓不用再担心冬日的白毛雪。

    中原彻底推广种植高产的粮种,再加上交趾布政使司一年三熟的大米,草原上的百姓根本不缺粮食。

    一个政权,一位帝王只要能让他的子民吃饱穿暖,那他的威望不用说,绝对能让百姓们奉为神明。

    元祐帝的威望已经超越了当年杀得草原胆寒的太上皇,天可汗的神威已经比肩草原人的长生天,据说草原的帐篷内,家家供奉有天可汗陛下的神牌,香火日夜不断。

    紧随着这位草原汉子的诉说,旁边有一位白皮肤的西域商人也感慨万千。

    安北、北庭都护府的百姓过上了富足美好的日子,他们西域都护府又哪里不是?

    天朝那位宁远县侯屠灭了大半西域小国,让朝廷的大军快速顺利的统一了西域。

    那些贵族们死不死的,跟他们这些底层的百姓有什么关系?

    不对,还是有关系的!

    朝廷在西域设立州县,收缴反抗天朝的贵族土地,分发给穷苦的百姓,让百姓们耕者有其田,让百姓们不再是贵族的奴隶,享受《大夏律》的保护。

    他能在短短两年内拥有一队骆驼,顺着丝绸之路将西域的货物运来京城售卖,就是依靠大夏军队的保护与官府的支持。

    放以前,他的驼队估计还没走到玉门关,就会被那些贵族老爷们抢的一干二净。

    什么龟兹、楼兰王,统统去死,我只忠于伟大圣明的天可汗陛下,忠于大夏皇朝!

    午时的烈日似乎都无法让茶摊上的人们息了谈兴,天南地北的商客讲述着他们家乡的巨大变化。

    在这些人中,贾琮听着自豪骄傲,这一切的变化,都有他琮三爷的功劳!

    而另一旁的一队人马中,为首之人脸色铁青,想要呵斥“说书人”,却颇为顾忌的看了一眼磕着瓜子“听书”的贾琮。

    唯有那几个没有资格进茶摊休息的马夫奴隶,将羡慕与希冀的眼神藏了起来,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握紧了手中的缰绳马鞭。

    贾琮不是特意来送乌斯藏的国师活佛,在茶摊的偶遇还真是巧合。

    他是要去通州码头迎接回京的老师徐晋,途径此地,天热的有些受不住,就想在茶摊喝碗茶水避避暑气。

    却不想遇到了同在此处避暑的乌斯藏国师、喇嘛教活佛答力麻八剌。

    茶摊中的商客谈兴很足,反正外面暑气正盛,不足交流交流,赞一声圣皇陛下,抒发一下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畅想。

    这可算是把答力麻八剌气了个半死,大夏百姓如此富足,朝廷如此有钱,何故没有对他这个乌斯藏国师有半点赏赐?

    礼部的那个叫什么来着?哦,聂朝仪,竟然说户部拮据,还要缩减今年朝廷对乌斯藏的钱粮支持!

    贾琮都懒得搭理他,待休息够了,带着护卫就拍马离开了茶摊。

    茶摊中的客人陆陆续续起身继续他们的旅程,答力麻八剌也是如此。

    不过他在离开时,冷眼看了一眼茶摊的主人。

    “力托,你带两个人留下,将那对可恶的夫妇杀了!”

    力托愣了愣,见主人眼中的寒芒更甚,最终低下头去瓮声应了一声遵命。

    很快,茶摊中的客人只剩力托三人,官道上也没有人影,只有道旁的大树随风摇曳,偶尔有几声蝉鸣鸟叫,提醒着人们时间在慢慢流逝。

    夫妇二人开始收拾碗碟茶盏,锅灶后的两人还在小声的讨论着待会要不要去趟镇上,给家里的老人小孩买些糕点零嘴回去。

    “呜哩哇啦、呜哩哇啦!”(力托大人,咱们该动手了,一会还要去追主人。)

    力托的眼中寒光一闪,朝不远处的大树上看了一眼,点了点头。

    “呜哩哇啦!”(好,准备……)

    唰!

    腰间的弯刀猛地拔出,两声闷哼过后,锅灶后的夫妇听到动静起身看向这边。

    随即,那汉子就将妻子的惊呼声捂了回去。

    贾十一带着几人从树上跳下,快步冲了过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