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诸葛亮难以置信。 他的表情在周瑜的意料之中。 毕竟当时他在长安逛街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这本书,看的时候反应比诸葛亮更加剧烈。 他甚至觉得这是小贩私卖这种东西。 毕竟这种是讨论国事的书籍,不是随便可以发布。 而它却随便躺在一个书贩子的摊位上。 后面,他进去书店也发现了这类书籍,这才明白过来。 这类书籍在新汉的地界随便卖,就是无法出边界。 所以他们一直以为新汉只有话本畅销! “内力:经济、农业、交通、国贸……” “外力:军队、军备、后勤管理……” 诸葛亮回想着书中的内容。 若是有人能把这个钻研透彻,为一方县吏完全没有问题。 其实治国与治城差别不大。 唯一的区别就是体量。 国的体量很大,所以更加复杂! 诸葛亮回想起自家主公。 占据荆州南郡这么一块弹丸之地,内部还不团结。 就算后面孙吴借了荆南各郡,其体量也无法与新汉比。 而且矛盾还比之前更大。 许多世家已经放弃了抵抗,不愿扶持一个看不到未来的君主。 内力与新汉这个庞然大物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若是在益州,他可以凭借山势苟延残喘,但在这荆州他却做不到。 因为这里一马平川! 若是孙吴没有投降还是可以拖延时间。 可现在绝无可能! 尤其是在新汉这综合国力远超他们的情况下。 蜀国在他面前,就是一个刚出生的孩子! 此刻,诸葛亮终于为什么明白董卓要冒险潜入荆州,生擒他们。 因为这样可以将战火波及到的范围压缩到最小。 在董武眼中,一切活着的人,都是劳动力。 这些年,年年战乱,又加天灾不断。 大汉的人口急速锐减。 诸葛亮依稀记得,几十年前大汉统计人口还有五千多万。 现在,他保守估计不过两千万! 人口也是国力的体现,很显然,董武想尽可多的保全百姓。 随后周瑜又跟他说了关中的情况。 这使得诸葛亮心中的放弃的念头更加加深。 他投效刘备,就是看在刘备心怀仁义,有一颗仁爱之心,可以带领他们重回大汉巅峰之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