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曹操满是怒火的脸色,渐渐也开始平伏下去。 “而骠骑将军未事先向陛下禀明请示,一者是白波关形势急迫,事当从权,来不及请示陛下。” “这二来,臣以为骠骑将军亦有维护陛下威望声名的考虑。” “将来世人议论起,此事乃骠骑将军独断专行,擅自所为,陛下事先毫不知情,亦未曾点头恩准。” “那所谓对匈奴人割地和亲,陛下既是不知,又与陛下何干?” “臣以为,骠骑将军这是忍辱负重,为了我大秦存亡,为了维护陛下名望,宁愿一力肩负起骂名啊!” 郭嘉口惹悬河,为曹仁好一通洗白。 他自然是摸准了曹操不会降罪曹仁的心思。 毕竟那是自己的兄弟,所做所为毕竟是为了他的江山社稷,这样的一个臣子,他怎么可能的怪罪。 况且木已成舟,曹操就算有一百个不情愿,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 既是如此,郭嘉索性就摸着曹操的脉门,替曹仁做了一番冠冕堂皇的开脱。 这几句话间,曹仁便从一个假传圣旨之人,被他吹捧成了一个为国为民,甘愿忍辱负重背负骂名的忠义典范。 曹操脸了的阴云尽散,残存的恼怒,化为了一声无奈的长叹。 “也真是难为子孝了,为了我大秦社稷,宁愿独自一人背负这天大的骂名。” “唉~~” 曹操表态了。 不但不再怪罪曹仁,言语中反倒透露出了赞许理解之意。 曹操这么一表态,众臣们看清了风向,立时便不再沉默,纷纷出言表态。 大致的舆论自然与郭嘉相符,皆是为曹仁辩护,为曹操铺台阶。 “这孩子,只想着把自己撇清楚,聪明倒是聪明,只可惜缺了些担当呀…” 曹操再次拿起曹植那封密信,此时方看穿了曹植这封信藏着的小心思,不禁摇头叹息。 书信收起,感慨收起,曹操如刃的目光,重新落回了地图上。 “此事就先不提了,现下子孝正率大军出白波关,意图收复安邑,尔等以为他胜算有多少?” “子孝此举,是否有轻敌冒进之嫌?” 曹操话锋已转,显然是默认了曹仁“勾结”匈奴人的既成事实。 “骠骑将军应该是怕刘备转攻壶关,壶关位于上党郡,其地多为山地,不利于匈奴骑兵袭劫汉军粮道。” “一旦刘备转攻壶关,则五万匈奴铁骑的优势,便将不复存在。” “故出于此等考量,骠骑将军才会尾随刘备南下,只为将刘备主力牢牢钉在这河东。” “臣以为,骠骑将军毕竟有五万铁骑,总兵力上与刘备只相差不过三万人而已,若真要比较起来,实际上还占有优势。” “只要骠骑将军沉得住气,不要贸然与汉军正面交锋,臣以为倒不必太过担心…” 郭嘉指着地图又是一通分析。 曹操捋着细髯,微微点头,眼中阴影渐散。 正要开口之时,急匆匆的脚步声响起,亲卫跌跌撞撞闯入府堂。 “启禀陛下,河东急报!” “刘备于安邑以北大破我军,五万匈奴骑兵损失殆尽,匈奴单于于夫罗为刘备所斩!” “现下骠骑将军被迫弃守白波关,退往晋阳,恳请陛下急攻蒲坂津,以救并州!” 府堂之内,轰然炸裂!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