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且,我若掌权,还会重用你们荀氏一族,让你们满族皆为公卿。 荀攸何其聪明,又岂会听不出曹植笼络自己的意思,脸上却蒙上了一层阴影。 “殿下对臣,对我荀氏一族如此看重,臣甚感荣幸。” “只是现下并州危如累卵,我大秦有生死存亡之患,臣以为我们当上下齐心,把所有心思都用在抗击刘备,保我大秦上面。” “当年伪魏的前车之鉴,我们不可不察呀。” 荀攸并未对曹植的笼络做出正面回答,反倒是委婉的规劝起了曹植。 这言下之意,自然是劝曹植莫要学袁氏,兄弟相争祸起萧墙,结果被刘备趁虚而入,落得了国破家亡,身死名灭的境地。 曹植听罢眉头微皱,眼眸中透出一丝不喜。 荀攸这番话,分明有将他比作袁谭袁尚之流的嫌疑在内。 自己可是大魏陈留王,曹家的麒麟之子,天才一般的存在。 你拿我跟袁谭袁尚那种平庸无能之徒相提并论,你什么意思? “荀令君深谋远虑,着实令修佩服。” “只是现如今有匈奴人助战,刘备的攻势已被扼制,现下更是退兵而去,并州的危局已然解除。” “只等骠骑将军攻下安邑,汉军在河东的形势便将急转直下,我军收复河东将再无悬念。” “局面到了这般地步,已经是再明朗不过,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并州乃至我大秦转危为安已成定局。” “那么接下来,就是我大秦转守为攻,收复中原之时。” “但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天子想要讨灭伪汉,收复中原,就先要安定内部,令众臣一心,而非彼此相斗,各怀鬼胎。” “荀令君乃国之重臣,又深得陛下的信任,令君你的态度立场,自然是至关重要的呀。” 杨修及时出手,口若悬河的一通输出。 他的话虽委婉,但意思也很清楚: 秦汉之战,结局已经明了,并州咱们是守住了,你荀攸就莫要杞人忧天了。 攘外必先安内,什么是安内,自然是立储啊。 立了储君,就不会再有储位之争,众臣们也就不会划分阵营,结党营私,彼此明争暗斗。 如此一来,咱们大秦就能团结一心,集中全力讨伐汉国。 所以嘛,你荀攸这个时候,就应该果断站出来,支持咱们陈留王做太子,促成“安内”的大局。 曹植微微点头,暗赞杨修这话说的漂亮,目光再次转向荀攸,要看他是个什么态度。 “杨德祖,现在说我并州已转危为安,我看还为时尚早吧。” “我们虽有匈奴人助战,但你别忘了,当年易水一战,袁尚亦有乌桓人助战。” “乌桓人是怎么完的,你莫非不记得了吗?” 荀攸却没杨修那般乐观,当即又翻起了袁家的前车之鉴。 杨修眼神微变。 易水一战,刘备以却月阵大破乌桓铁骑,斩杀乌桓单于蹋顿! 荀攸言外之意,于夫罗亦会步蹋顿后尘。 “那萧方神机妙算,自辅佐刘备以来,未曾败过一次。” “何况现下汉国人才济济,刘备麾下不止一个萧方,还有众多奇谋之士。” “杨德祖,你怎么敢断定,骠骑将军一定能攻下安邑?” “倘若这一次,刘备又藏有什么奇谋诡计呢?” 荀攸抬起头来,神色冷峻的反问向杨修。 杨修语塞。 素来自诩辩才无双的他,竟被荀攸问到一时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回应。 曹植见状,便不以为然一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