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袁熙就算降了秦国,曹操名义上拿到的并州,真正能控制的也就是雁门郡,太原郡,以及上党郡,外加河东郡而已。 于夫罗信心满满,以为曹操会顺水推舟,承认他对那五个郡的实际控制,封他为晋阳以为笼络安抚。 谁想曹操却一口拒绝。 曹仁明白,自己这位皇兄虽废汉自立,但初心却未变,对胡人仍旧怀有极大的厌恶与戒心。 西河五郡实际虽在匈奴人控制之中,但在名义上来论,却仍归属于秦国,归属于汉人所有。 曹操若将这五郡赐给匈奴人,岂非开了汉人天子,向胡人割地赠土之先河? 而且还从法理上,承认了匈奴人对并西北五郡控制! 后患无穷啊! 天下人会如何唾弃曹操这个割地天子? 史书之上,又会如何书写他曹操? 曹操还是要脸的,所以才会毫不犹豫,严辞拒绝了于夫罗的请求。 可现在秦国势危,这种局面下,若低下头来向于夫求援,对方趁人之危旧事重提怎么办? “子孝叔这么一提醒,我倒是想起来了,父皇当初就拒绝了匈奴人赐地的无理请求。” “父皇还说,将来扫灭伪汉,平定天下后,必会对匈奴用兵,将这班胡人驱逐出并州。” “这般算来,德祖此计确实不可行。” 曹植一番碎碎念后,却跟着一声苦叹: “可现下我们与关中联系被截断,父皇的援兵无法来救,这白波关又摇摇欲坠,坚持不了几日。” “倘若得不到于夫罗来救,我并州岂非……” 曹植打的了个寒战,没敢再说下去。 曹仁身形一凛,眼神再度变的犹豫不决起来。 “现下河东失陷,并州被汉军隔绝,就算我们想向天子请旨,也得经由西河郡和上郡绕行。” “这么远的距离,这一来一回,等到我们得到天子的明示,恐怕白波关已然失守,并州万事皆休了。” “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 “陛下可是授以骠骑将军都督并州军政之权,有些事情,骠骑将军其实大可不必请示陛下,完全可以便宜行事呀。” 杨修一通弯弯绕,眼神言辞别有深意。 曹仁心头陡然一震。 杨修这是在忽悠他瞒着曹操,自作主张满足匈奴人的条件,以换取于夫罗率五万铁骑出手相救。 也就是说,这向匈奴人割地的黑锅,要由他一人来背。 只是杨修又很滑头,全程又没有一个字,明着说劝曹仁自作主张,向匈奴人割地求援,全都只是在暗示。 这样一来,就算曹操事后追究起来,也只是曹仁独断专行,与他无关。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 曹仁再次站起身来,踱步于堂中,陷入纠结权衡之中。 荀攸从曹仁的表情变化中,看出这位骠骑将军,已是有意不经请示,就去向于夫罗求援的倾向。 “骠骑将军,此举不只是有关于我大秦国格,更有可能引狼入室,遗祸无穷!” “将来史书之上,还多半会留下骂名!” “骠骑将军,你可要三思而行才是!” 荀攸态度是倾向于反对向匈奴人割地求援,但在言语上却并没有正面反对。 因为他更清楚,局势到了这般地步,除了向匈奴人求援之外,已是再无出路。 所以他只能劝曹仁三思。 曹仁身形一凛,不由停下了脚步,心中已经倾斜的天平,再度为荀攸这番提醒扶正了几分。 “史书如何书写,身后是美誉还是骂名,修以为皆只不过虚名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