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洛阳宫室正式营建完毕,刘备率文武百官,还于旧都。 几天之后,会试于洛阳举行。 各州乡试的佼佼者,从九州云集于帝都洛阳,以决逐名额有限的贡士之名。 尔后会试胜出者,便有资格参加了刘备这位天子,亲自于洛阳皇主持举行的殿试,以争得进士身份,获得出仕为官的资格。 是日,皇宫,崇德殿。 刘备正亲自审阅着殿试众贡士的文章。 鉴于大汉伐秦在即,此次殿试刘备从实际出发,考的题目就是令众贡士们,写一篇关于如何伐秦灭曹的策论方略。 翻过一篇又一篇,刘备不断的摇头,显然没有一篇令他满意。 突然,他的眼睛定格在了其中一篇策论上,眼前为之一亮。 “丞相,你看这个马谡的策论,与我们商定的伐秦方略,不谋而合啊。” 听得马谡之名,萧方心头微微一动。 于是便接过那篇策论,细细端详了起来。 马谡在这篇策论中,从天时地利人和多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敌我实力,论述了伐秦的诸条方略,思路缜密周详。 最终,马谡认为各条方略中,唯有先取并州,剪除伪秦一臂,尔后从河东渡河杀入关中,乃是灭秦的最明智选择。 虽说马谡的策论当中,并没有象法正那样,提出两重声东击西之计的具体战术,但在大的方向,却与当日邺城他们议定的灭秦方略,大致不谋而合。 “嗯,这篇策论出自于这个马谡之手,倒也不奇怪。” 萧方微微点头,似乎并未感到意外。 毕竟那可是季汉年轻一代中的翘楚,当年小舅子诸葛亮征伐南蛮,能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战略的人。 单拉出来论战略眼光,马谡也算是年轻一代中顶尖的那一批了。 当然,要是论战术能力和实战能力,那就是一地稀碎了。 “听丞相这么一说,朕对这个马谡,似乎有些印象。” 刘备重新接过那策论,盯着马谡这个名字思索起来,一时却又想不起来。 萧方笑着提醒道:“陛下忘了么,这马谡乃襄阳马氏子弟,乃是马良之弟。” 刘备恍然省悟,啧啧赞道: “原来是马季常的弟弟,这就难怪了。” “朕记得当初在襄阳时,曾听过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说法。” “马季常乃贤明之才,他的弟弟能有这份智计才华,确实也不足为奇。” 刘备遂提起朱笔,笑道: “所有策论中,以马谡这一篇最佳,朕就钦点他为我大汉朝第一位状元。” “此等大才,朕定然要重用于他,委以重任!” 说着刘备朱笔便要批红。 “陛下且慢!” 萧方却抢先一步,伸手拦住。 “马谡确有大才,陛下要钦定他为状元,倒也合情合理。” “但臣以为,陛下现在就对他委以重用,只怕会是揠苗助长,反倒会毁了他呀。” 刘备不由一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