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法正秉承的是拿来主义。 他一句话,提醒了在场所有人。 就连刘备,亦是眼前一亮。 法正说的没错啊,既然这九品官人法乃是选官良制,为什么不拿来直接用呢? 这玩意儿又不是什么秘密,也没有什么专利壁垒,你想用就用,曹操还能拦着你不成。 刘备从来不是一个保守迂腐之人。 当年萧方说屯田制好用,虽是曹操先一步搞了屯田,他还不是照葫芦画瓢,拿来在自己家推行。 现如今曹操先在伪秦推行九品官人法,为什么不能照搬? 只要是好东西,就算是出自于敌人之手,也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嘛… 刘备捋着细髯,若有所思,显然已是动心。 殿中纷论而起,赞同法正的大臣们不在少数。 毕竟老刘打天下的班底,虽然以寒门为主,但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却吸收了众多士家豪杰。 就如田丰,便为河北大族名士,家世地位何其显赫。 当法正提出,可将曹秦的九品官人法拿来直接用时,原本偏向保守的田丰,很快也改变了立场,对法正的提议予以支持。 一方面,在察举制崩坏的前提下,客观上讲,这九品官人法确实是选官的良制,于国有利。 另一方面,这九品官人法对于士家来说,也是切切实实有利。 于公于私都有好处,一件双赢的好事,田丰怎么可能不支持。 这也是那些士家出身的大臣们的共同心思。 “丞相,你以为,朕若于我大汉朝,推行这九品官人法,可行否?” 事关国之大计,刘备自不敢直接拍板,最后还得向萧方征询意见。 萧方轻咳了一声。 大殿内立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停止了议论,目光齐聚向了这位大汉丞相。 “这九品官人法,确实是当下最优的一套选官之法,陛下当然也可以拿来为我大汉所用。” “但臣以为,若从长远来看,这九品官人法于我大汉朝,却有百害而无一利!” “甚至,陛下若推行此制,我大汉朝将来便有亡国之患!” 此言一出,大殿内立时一片悚然。 任谁也没料到,萧方会突然之间,抛出了如此“危言怂听”的论断。 亡国之患! 明明是一套选贤任能的良制,怎么到了萧方口中,竟能令大汉朝亡国了? “丞相何出此言?” 刘备也惊出了一身冷汗,急是追问道。 “天下英才,多出自于士家,这自然是事实,毫无争议。” “这九品官人法一旦推行,短期之内,确实方便从士家中挑选贤能之才,为国所用。” “但此法的关键,一为中正官设置,二为定品。” “这中正官乃司徒举荐,既为朝官,又为本地人,照此设置法,这个中正官必会为本土士家大姓所垄断。” “还有这个所谓定品,名义上包括家世,才学,德行,看似极为公允。” “可才学德行这两样,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有无才学,德行好不好,全由中正官来衡量决断。” “唯家世一项,是士家豪姓,还是寒门庶族,界限清晰毫无争议。”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