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袁尚强压住心神,提心吊胆的问道。 现下这种局面,他最关心的,就是袁绍对他的态度。 “先王对王后和叔父他们矫诏传位给大王,看样子是略有微词,不过也没有明着表态。” “只是田丰那厮多嘴,竟将大王准备杀大公子之事,向先王如实禀报。” “先王听闻之后,便极为恼火,说什么大王不顾手足之情,对大王很是失望。” 审配小心翼翼的道出了这些对袁尚不利的言语。 袁尚心中咯噔一下。 想当初他在袁绍面前,可是装出一副兄友弟恭的样子。 袁绍也曾问过他,假如立他为储,他会如何对待袁谭和袁熙两位兄长。 他可是郑重其是的立过誓,绝不会不顾手足之情。 现下可好,才坐上王位未久,就要将袁谭置于死地,将当初的誓言抛在了九宵云外。 袁绍能不对恼怒,不对他失望才怪。 倘若袁绍再得知,因他削了袁谭兵马,使得袁谭不得已投降刘备之后,更不知得对他有恼火怨责。 一时间,袁尚额头是冷汗直滚,焦躁到如热锅上蚂蚁,方寸大乱。 “三公子,大王能够醒来,这是好事,说明是天佑我大魏。” “现下黎阳已失,刘备大军很快就会北上荡阴,会合张飞所部继续北上。” “我们光凭手中九万兵马,肯定是抵挡不住楚军十七万大军攻势。” “授以为,三公子当即刻率军撤回邺城,向大王复命,并将自己的苦衷如实道来。” “授相信,大王多半能体谅三公子的困境,前事一笔勾销,父子同心共抗刘备!” 沮授终于开口表态,劝诱起了袁尚。 他这一开口,直接改了称呼,不再称袁尚为大王,而是改成了三公子。 这自然代表着,沮授已认可了袁绍重掌大权,重登王位。 袁尚眉头一皱,看向沮授的眼神中,悄然闪过一道寒芒。 只是沮授何等威望,他这般一表态,帐中不少文臣武将,皆是纷纷附合赞同。 司马懿眼中闪过忧色,想要开口反对,却又怕惹了众怒,便只好闭口不言。 袁尚也不敢继续逗留此地,眼见沮授等人力主回邺城,权衡再三之后,只得无奈听从沮授劝谏,下令回师邺城。 九万魏军,匆忙拔营,星夜兼程撤往邺城。 两天后。 刘备亲统的主力大军,自黎阳北上,浩浩荡荡进至荡阴,与张飞所部会合。 十七万楚军,距离魏国都城,不足一百五十余里。 入夜,荡阴县府。 张飞设下酒宴,迎接刘备的前来。 “启禀大王,关将军刚从弘农送来的捷报。” “关将军用国相锦囊计,成功吓退秦军三十余里。” “曹贼得知大王已攻陷黎阳,便率军退回关中,应该是已放弃再攻我陕县。” 酒宴刚刚开始,陈到便将关羽刚刚送至的捷报献上。 府堂之内,立时一片欣喜。 刘备面露喜色,笑看向萧方: “景略,孤就知道,你既已给云长留下锦囊妙计,便定然万无一失。” “不知你给云长留下的锦囊中,是何等妙计?” 众臣无不是满腹好奇,齐刷刷望向萧方。 “也算不上什么妙计,就是利用了一下曹操的多疑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