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哪怕是孙策,虽然对张昭此计,脸上流露出了失望之色,但反应却显然没有适才对鲁肃那般强烈。 “子布啊,伱的所谓妙计,就是让吾向袁术低头认错,重新向他伏首称臣吗?” 孙策失望的目光,看向了张昭。 只是,他话中却用了“低头认错”四个字,有种小孩子做错了事,向大人服软认怂的意味在内。 张昭自然听得出这其中意味。 “袁术素来待主公若子,对孙氏一族也是极厚,其治下各郡中,孙氏为太守者不少数。” “而主公先前与袁术决裂,一者是袁术僭越称帝,确实是有失大义,二来也是曹操借着朝廷名义,从中挑唆主公反袁。” “现下曹操拿下徐州后,转头却去兵围叶县,置袁术僭越于不顾,置汉廷的威信于不顾,主公又何必顾虑。” “何况主公只是名义上向袁术归降称臣,实则却仍据有江东,不过是引诱袁术发兵南下,配合我们南北夹击共抗刘备罢了。” “待击败刘备后,主公如何对待袁术,再从长计议也不迟!” 张昭既是臣子又是长辈,最清楚孙策这孩子要面子,这一番规劝分析,自然是给孙策搭足了台阶。 孙策沉吟半晌后,叹道: “就算吾用子布之计,只怕袁术恨吾当初反他,也不肯出手相救呀。” 这话代表着孙策已然松了口,愿意采纳张昭献计。 张昭暗喜,忙又道: “袁术失了汝南陈国梁国等大片豫州之地,吕布兵败后又等于失了徐州,其实力已是大损。” “主公若是归降,等于是令袁术重得江东,实力大增,袁术岂有不喜之理?” 话锋一转,张昭接着又道: “何况据昭所知,当初刘备从徐州败逃汝南时,途经盱台曾杀袁术之子袁耀。” “这杀子之恨不共戴天,袁术岂能不报?” “再者若刘备得了江东,袁术便要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所谓唇亡齿寒的道理,他又怎能不知?” 一番分析后,张昭斩钉截铁道: “故昭料定,只要主公肯明面上向袁术伏首称臣,袁术于公于私,必会不计前嫌,发兵来救!” 张昭一席话,将孙策的顾虑尽数驱散。 他一跃而起,负手踱步,陷入了权衡之中。 良久后。 孙策长吸一口气,不情愿的摆了摆手: “罢了,就依子布之计,吾就忍辱负重,重降袁术,借他之手来助我对付那大耳贼吧!” 张昭如释重负。 … 柴桑城,乔府。 刘备在萧方的陪同下,踏入了府院之中。 乔玄曾为三公,德高望重,更曾在朝中仗义执言,为天下人景仰。 刘备在抵达柴桑城后,从诸葛亮口中得知,乔玄为孙策掳至了柴桑城后,便亲自登门看望。 “民女见过刘使君~~” 入得正堂后,迎接刘备一行的,却不是乔玄而是一位温婉少女。 “这位姑娘是…” 刘备面露疑色。 少女忙福身一礼,答道: “民女名为乔霜,家父病卧不起,不能亲自来迎接刘使君,还请刘使君恕罪。” 刘备这才明白,眼前这女子才乔玄之女。 只是听得乔玄竟卧病在床,不由吃了一惊,忙问是怎么一回事。 提及此事,小乔脸上顿时浮现恨色。 “家父携民女迁居回乡,不想那孙策攻破皖县后,却要将民女送给那周瑜。” “家父不从,当场愤然斥责孙策的横行霸道,孙策一怒之下当场对家父出言辱骂,更派兵强行将我们父女送至柴桑给那周瑜。” “家父不堪受辱,气急之下才一病不起,如今已是病体垂危,只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