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樊口。 千艘战船,浩浩荡荡经上游而来,驶入了水营之内。 士卒们陆陆续续下船,开始埋锅造饭,经历过短暂的休整后,将继续顺流东下,直扑柴桑。 “根据我军细作来报,周瑜已尽起柴桑之兵,向西进驻阳新塞,明显要阻挡我军于柴桑以西!” “看来周瑜是知道柴桑兵少,怕被我军围城,故要御敌于国门之外。” 中军帐内,诸葛亮将最新收到的细作情报,宣读了出来。 刘备微微点头,笑看向萧方: “景略,如你所料,周瑜果然尽起主力,往上游阻击我军。” “看来汉升这一路奇兵,胜算更增一筹啊。” 萧方却未如老刘这般乐观,反倒眼眸中透出几分疑色。 略一沉吟后,问道: “阿亮,是谁领兵进驻阳新塞,是周瑜还是那韩当?” 诸葛亮又看了一眼情报,说道: “是周瑜亲自统军往阳新塞,韩当也随军同往。” 听得这个结果,萧方眉头微凝,眼中疑色更添了几分。 诸葛亮也觉察到了异常,忙问道: “姐夫,莫非周瑜此举,有什么不对劲吗?” 萧方却未点破,反问道: “阿亮,你好好想想,这其中难道真没有可疑之处吗?” 诸葛亮微微一怔,便低下头来,重新审视手中那份情报,不放过哪怕一个字。 渐渐的,诸葛亮眼中果然开始浮现疑色。 “听闻鄂山一战,周瑜跳船时摔断了腿,落下了残废,以其这种身体情况,应该不方便统军出征。” “而韩当的威望与战阵经验,明显又高于周瑜,若只是坚守阳新塞,理应由韩当统军,周瑜留守柴桑才合理。” “退一步讲,就算是周瑜去阳新塞统军,也该是韩当留守坐镇柴桑城才是。” “现下却是周瑜和韩当二人,一同率军前往阳新塞,这就有些可疑了。” 诸葛亮慧眼如炬,稍稍经萧方一提醒,立时便看出了其中疑点。 刘备听罢,忙是接过那帛书情报,细细也端详起来。 半晌后,刘备重重点头道: “阿亮言之有理啊,如此看来,周瑜和韩当同时去守阳新塞,此举确实有些不合常理。” 放下手中帛书,刘备抬头看向萧方: “那依军师之见,周瑜此举,到底有何图谋用意?” 萧方剑眉微凝,沉思不语,半晌后眼眸一动。 “莫非那周瑜也想…” 话音未落。 陈到匆匆而入,附耳向刘备低语了一番,又将一道书信献上。 “景略,是伯…是‘眼’来信了。” 刘备便叫陈到将那封密信,递与了萧方。 那封密信,自然便是陆逊送来。 老刘当然也知道,陆逊这封信是以萧方所创的“密码”所写,也只有萧方能解得开。 于是萧方接过书信,便叫诸葛亮取来一部《左传》,对照着开始破译起来。 帐中众人看着萧方这怪异举动,看得帐中众人是一头雾水。 片刻后,密信破译完毕。 萧方看过之后,不禁笑叹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