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不知公瑾所指,是哪一将?” 孙策满腹好奇,迫不及待的问道。 周瑜一笑:“这个人,就在帐中!” 就在帐中? 孙策四下扫了一圈,帐中就四个字。 不可能是周瑜,更不可能是自己这个主公。 那就只剩下了鲁肃和黄盖了。 孙策回过头来,目光落在了那二人身上。 “公瑾,你让我去诈降刘备?” 鲁肃眼眸瞪大,吃惊的问道。 周瑜摇了摇头,目光转向黄盖: “子敬你的份量还不够,我指的人选,正是公覆老将军。” 所有人的目光,皆是转向了黄盖。 黄盖面露惊讶,显然没料到,自己竟成了诈降刘备的最佳人选。 “公覆老将军乃是孙氏两代老臣,在我军中的威望人尽皆知,只有这般份量的大将,才有窃取粮船的机会,方能不令刘备怀疑。” “此外,最关键的原因,则是公覆老将军乃荆州人,更是黄氏偏支。” “今刘备窃取荆州后,对黄氏一族极为重用,黄承彦被他奉为上宾,黄忠亦是他麾下虎将。” “那么公覆老将军做为一名荆州人,又身为黄氏子弟,倒戈投靠于刘备这个荆州之主,不正好是名正言顺吗?” 周瑜面带微笑,不紧不慢的将理由尽数道出。 孙策蓦的豁然开朗,方才想起来,黄盖这员老将,乃是荆州零陵人氏。 汉时乡土情结重,地方豪强们不到万不得已,多不愿远赴他乡为官,除非是做一方封疆大使,或者是入朝为官,否则多是在本州内任职。 虽说如今四方大乱,天下形势有变,各方豪杰们为谋一条出路,不乏背景离乡,投奔一方诸侯。 诸如袁绍麾下的许攸,郭图之流,原本为颍川人氏,却皆往冀州追随袁绍。 饶是如此,大多数的豪强们,还是多愿扎根于本州。 就如徐州陈登,明明对刘备极为敬仰,当刘备撤离徐州时,却仍选择留在了家乡。 那么黄盖身为荆州人,为求归乡为官,投奔刘备岂不顺理成章? “公瑾所言极是,公覆老将军确是诈降的最佳人选!” 孙策重重点头,目光遂看向黄盖: “公覆老将军,这诈降刘备,施放火船的重任,你可愿担当?” 此刻,黄盖也明白过来,周瑜说自己是最佳人选的深意所在。 当下没有半分犹豫,黄盖慨然道: “盖受孙家厚恩,此战关乎孙家能否夺取荆州,成就霸业,盖自当义不容辞!” “这诈降重任,由盖担当便是!” 眼见黄盖答应的如此痛快,孙策脸上不禁浮现几分欣慰。 正要商议诈降细节时。 沉吟思索的鲁肃,却忍不住提醒道: “公覆老将军虽为荆州人,却乃孙氏两代老臣,在我军中德高望重。” “肃只怕,以公覆老将军这样的地位的身份,前去诈降那刘备,反倒会令刘备心生怀疑呀。” 孙策脸上的欣慰,立时消失。 鲁肃说的没错。 黄盖是荆州人没错,可更是孙家老臣,军中资历地位与韩当程普齐名。 就因为自己是荆州人,就放弃了这样的地位,背负上一个背主骂名,去投靠刘备? “公瑾,子敬言之有理,光凭公覆老将军是荆州人这一点,似乎不足以令刘备相信呀。” 孙策眉头皱起,目光看向了周瑜。 周瑜脸上,依旧是一副早有所料的表情。 面对孙策的质疑,只淡淡一笑: “伯符莫急,这一节我自然早已想好对策。” “所以,我们在用这诈降计之前,还需用一道苦肉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