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知军师,打算献上哪两道方略?” 糜竺暂压住狐疑,顺势询问道。 “这第一道方略,我要奏请主公,在宛城一带仿效曹操,推行屯田。” “这第二道方略,则是要清查田地,将无主之田收归官有。” 萧方竖起了两根手指,道众人点明。 张飞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全然不明白萧方此举深意所在。 糜竺等几位谋士,却眼眸一亮,看出了其中玄机。 “主公虽已拿下宛城,但毕竟兵力尚微,不足以北御曹操南取荆州。” “故而当下首要之事,便是招兵买马,充实军力。” “若想扩军,就必得先有足够的粮草,这屯田制确实是一条短期之间获取充足粮草的捷径。” “军师这第一道方略,竺猜想便是如此用意吧。” 糜竺到底是豪富出身,对钱粮这方面的事极为敏感,最先领悟了萧方深意。 他这么一解释,众人顿时都明白了。 光靠从徐州带来的十万斛粮,早晚要坐吃山空,不是长远之计,大头还得是从南阳的土地上刨食吃。 只是南阳被袁术祸害了一遍,接着又被张济刮了一遍,百姓逃亡严重,官府掌控的编户锐减。 显然,只靠从现有编户那里征粮,远不足以养活一支能击破刘表,吞下荆州的庞大军队。 屯田自然成了短期之内,解决粮草难题的最优解。 “姐夫,屯田固然可解粮草燃眉之急,然此制乃是曹操那残暴之徒所用。” “主公乃仁义之主,若学曹操,亮只怕有损主公声名。” 一片赞附声中,诸葛亮却提出了不同看法。 提及曹操时,他言语中更是流露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厌恨。 小舅子的心情萧方自然理解。 诸葛氏可是徐州人,却为何背影离乡,千里迢迢远避荆州? 不就是因为曹操两伐徐州,屡屡屠城泄愤显威,杀得徐州血流成河,尸塞泗水。 当时年不过十岁的诸葛亮,亲眼目睹了曹军对家乡的血腥杀戮,心中岂能不埋下对曹操痛恨的种子。 “曹操确实是主公的敌人,主公行事每每也与曹操相反,但这并不代表曹操身上就没有优点可供主公仿效。” “这屯田其实古来便有先例,只是当今之世,乃是曹操首用,但咱们不能因为是曹操先用,就否定了此制的优点。” “只要是对匡扶汉室有利益,主公完全可以拿来现学现用,借此解决粮草难题,才有南下攻取荆州的底气,有朝一日羽翼丰实,再回过头来挥师北上击灭曹操!” “这就叫师敌长技以制敌!” 萧方知诸葛亮有心结,便耐心的解释开导了一番。 诸葛亮何等资质,听得萧方一席话,顿时便豁然开朗。 “师敌长技以制敌,师敌长技以制敌,姐夫此言乃至理之言,亮受教了…” 诸葛亮受有感悟,忙是拿出竹简,又刻记起了笔记来。 萧方呷一口茶,顺势又问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