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春种秋收,檀者香木-《汉末问鼎》
            
            
            
                
    第(2/3)页
    荀棐抚掌而笑:“仲德明智,通晓人心!”
    程立得了夸赞,殊为高兴,终于成功的献出了一策,太难了!
    数天后,荀棐就按照程立所说的,建议文太守重整郡兵。
    文太守没有多想,很爽快的便答应了,并让兵曹掾向规和右兵曹史阳豹尽快整军,还从武库中调了些兵器甲胄,给郡兵们换上,使之面貌焕然一新。
    处理完郡兵事宜后,荀棐便将重心放回农事和查考官吏之上,他带人奔波在颍川各县,行走于乡野之间,或督促各县户曹佐吏勤恳做事,或亲自下田指点农人耕种,或记录官吏功绩、不法事。
    数月之间,荀棐的足迹遍及颍川,为颍川众多官吏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内卷,逼得他们不敢贪腐、不敢残民、不敢勾结不法豪强欺压乡人,以至于荀棐每到一地,当地的乡民便兴高采烈,每一离开,他们就依依不舍。
    颍川郡吏风为之一清,故有人称荀棐为“少神君”。
    神君者,处事正直,明于治理。
    荀棐的祖父荀淑就曾被称为神君,而荀棐为其孙,则被郡人亲切的称为少神君。
    时光飞逝。
    春去秋来。
    一日,荀棐穿着麻履,站在一处小土坡上,看着远处田野间农人们的丰收盛景,情不自禁地诵道:“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这首诗出自诗经《周颂》,说的是农人们喜迎丰年,收获了许多粮食,他们用各种祭品祭祀宗祖,祈求每年都像今年一样丰收。
    郑户曹掾站在荀棐的身后,感慨道:“这都是荀君之功啊。”
    今年天气干旱,豫州多地都遭受了大大小小的旱灾,比如说隔壁汝南郡的旱情就很严重,不少县的粟麦绝收,农人亡走。
    而颍川稍微好一些,旱灾不是非常严重,再加上荀棐提前组织了各地乡民挖渠引水,所以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整体而言算是一个丰年。
    荀棐为颍川丰收感到欣喜,心中也有着隐隐的不安。
    无他,多州大旱,流民恐怕不在少数,若是今年冬天再来一场大寒,那么……
    荀棐收回目光,说道:“丰收也有郑君和各户曹吏之功,非我一人能行,今日返回郡府,我便在府君面前为诸君请功。”
    “多谢功曹!”众人齐齐施礼。
    荀棐摆摆手,示意不用在意,他转过身看向落日黄昏,略微怅然。
    第(2/3)页